现金漏损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2024-05-20

1. 现金漏损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现金漏损率 = 1 / 存款派生乘数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或现金比率,指客户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出现现金漏损会减小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或现金比率,指客户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出现现金漏损会减小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现金漏损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2. 现金漏损率计算公式

存款派生乘数 = 存款总额 / 原始存款现金漏损率 = 1 / 存款派生乘数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即:C = 1/k-(r + e)现金比率(k)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超额准备金率(e)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拓展资料:现金漏损:客户从银行中以现金提取存款,使作为准备金的现金流出银行系统的现象。当出现现金漏损时,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减少,即银行由吸收存款而可扩大贷款的资金相应减少,由此削弱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现金漏损情况主要由非银行部门可支配收入水平、预期机会成本获得、通货膨胀程度和银行业服务水平等因素决定。现金漏损率于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在我国一直比较高,不过随着货币市场的不断健全,金融交易工具的逐渐增多,我国的现金漏损率近年来有所降低,1998年3月-1999年9月,大约在 11.5%左右。现金漏损率的高低与现金需求量的大小有关,而影响现金需求量的因素很复杂。我国的现金漏损率是由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共同决定的。由于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变动会影响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以及银行存款利率的变化会影响个人储蓄的变化,这就使现金漏损率的变化比较复杂。2000年,由于目前名义利率水平比较低,居民储蓄存款特别是定期存款增势减缓,加上征收利息税的影响,因而居民持现动机相对有所增强,估计现金漏损率下降空间有限。在其它情况不变的情况下,现金漏损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因此若现金漏损率下降不大,则将影响金融机构派生存款的能力,对货币乘数产生一定影响。

3. 现金漏损率和货币乘数的关系是什么

答:您好,现金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现金比率越高,说明现金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一、影响现金比率的因素即流通中的现金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k值大小,主要取决于社会公众的资产偏好。一般来讲,影响k值的因素有:(1)公众可支配的收入水平的高低。可支配收入越高,需要持有现金越多;反之,需持有现金越少。(2)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心理。预期通货膨胀率高,k值就高;反之,k值则低。(3)社会支付习惯、银行业信用工具的发达程度、社会及政治的稳定性、利率水平等都影响到k 值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k值越大,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二、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简单地说,货币乘数是一单位基础货币所产生的货币量。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这即所谓的乘数效应。货币乘数主要由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存款比率决定。通货—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它的变化反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通货—存款比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准备—存款比率是商业银行持有的总准备金与存款之比,准备—存款比率也与货币乘数有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现金漏损率和货币乘数的关系是什么

4. 现金漏损率怎么算?

存款派生乘数 = 存款总额 / 原始存款现金漏损率 = 1 / 存款派生乘数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即:C = 1/k-(r + e)现金比率(k)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超额准备金率(e)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拓展资料:现金漏损:客户从银行中以现金提取存款,使作为准备金的现金流出银行系统的现象。当出现现金漏损时,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减少,即银行由吸收存款而可扩大贷款的资金相应减少,由此削弱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现金漏损情况主要由非银行部门可支配收入水平、预期机会成本获得、通货膨胀程度和银行业服务水平等因素决定。现金漏损率于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在我国一直比较高,不过随着货币市场的不断健全,金融交易工具的逐渐增多,我国的现金漏损率近年来有所降低,1998年3月-1999年9月,大约在 11.5%左右。现金漏损率的高低与现金需求量的大小有关,而影响现金需求量的因素很复杂。我国的现金漏损率是由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共同决定的。由于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变动会影响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以及银行存款利率的变化会影响个人储蓄的变化,这就使现金漏损率的变化比较复杂。2000年,由于目前名义利率水平比较低,居民储蓄存款特别是定期存款增势减缓,加上征收利息税的影响,因而居民持现动机相对有所增强,估计现金漏损率下降空间有限。在其它情况不变的情况下,现金漏损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因此若现金漏损率下降不大,则将影响金融机构派生存款的能力,对货币乘数产生一定影响。

5. 现金漏损率怎么计算?

存款派生乘数 = 存款总额 / 原始存款现金漏损率 = 1 / 存款派生乘数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即:C = 1/k-(r + e)现金比率(k)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超额准备金率(e)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拓展资料:现金漏损:客户从银行中以现金提取存款,使作为准备金的现金流出银行系统的现象。当出现现金漏损时,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减少,即银行由吸收存款而可扩大贷款的资金相应减少,由此削弱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现金漏损情况主要由非银行部门可支配收入水平、预期机会成本获得、通货膨胀程度和银行业服务水平等因素决定。现金漏损率于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在我国一直比较高,不过随着货币市场的不断健全,金融交易工具的逐渐增多,我国的现金漏损率近年来有所降低,1998年3月-1999年9月,大约在 11.5%左右。现金漏损率的高低与现金需求量的大小有关,而影响现金需求量的因素很复杂。我国的现金漏损率是由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共同决定的。由于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变动会影响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以及银行存款利率的变化会影响个人储蓄的变化,这就使现金漏损率的变化比较复杂。2000年,由于目前名义利率水平比较低,居民储蓄存款特别是定期存款增势减缓,加上征收利息税的影响,因而居民持现动机相对有所增强,估计现金漏损率下降空间有限。在其它情况不变的情况下,现金漏损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因此若现金漏损率下降不大,则将影响金融机构派生存款的能力,对货币乘数产生一定影响。

现金漏损率怎么计算?

6. 现金漏损率是什么意思 也称提现率或现金比率

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或现金比率,指客户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出现现金漏损会减小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现金比率也被称之为流动资产比率(Liquidity Ratio)或现金资产比率(Cash Asset Ratio)。现金比率是指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企业的即刻变现能力.这里所说的现金,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项比率可显示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另外,运用此公式时需要注意,现金比率不考虑现金收到以及现金支付的时间。
 
 现金比率是速动资产扣除应收帐款后的余额。速动资产扣除应收帐款后计算出来的金额,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现金比率一般认为20%以上为好。但这一比率过高,就意味着企业流动负债未能得到合理运用,而现金类资产获利能力低,这类资产金额太高会导致企业机会成本增加。
 
 漏损的途径:第一,信贷资金的回流
 
 我国的银行系统实行一级法人,按行政区划设立分支银行。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信贷资金在安全性和效益性原则驱使下,银行系统内部资金通过与分支行内部的资金上存下拨方式,将中西部地区所吸纳到的存款资金的一部分,转移贷款到效益较好、资金流通运作和周转速度快的部分东部地区。虽然这种运作方式会受到资金调出地区地方政府的干预,但随着80年代以来金融体制,特别是信贷体制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行,银行具有信贷资金投放的自主权不断扩大,信贷资金在总行与分支行间的资金划转与调拨的权利越来越大。因而通过银行中介信贷方式实现的区域资金流动规模呈上升趋势。在西北一些省区,由于投资效益率低,银行系统长期以来形成巨额存差。目前,这些情况非但没有好转,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第二,跨省直接投资
 
 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直接投资到上海、深圳等东部地区,从而导致资金“东流”。内地企业大规模投资上海,是“八五”经济快速发展重要支撑因素之一。据对7000多个外地在沪企业的统计,2003年共上缴税收134亿元多人民币,是该年上海地方财政收入的近30%。整个“八五”期间,在其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的投资多达600亿元。到2003年底,上海的内资企业已达2.26万个,其中产值达2315亿元,赢利70亿元多。2003年底,外地在沪企业数目增加到3.1万多家,与上海三资企业数目基本相同。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7省在上海投资兴办企业5300多家,目前上海内资企业中来自中西部企业的约占一半以上。经济特区等沿海开放热点地区吸引国内各地投资,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底,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委在深圳兴办企业20000多家,投机总额约400多亿元,而且许多内地企业取得的利润继续留在深圳滚动发展。

7. 现金漏损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存款派生乘数 = 存款总额 / 原始存款现金漏损率 = 1 / 存款派生乘数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即:C = 1/k-(r + e)现金比率(k)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超额准备金率(e)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拓展资料:现金漏损:客户从银行中以现金提取存款,使作为准备金的现金流出银行系统的现象。当出现现金漏损时,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减少,即银行由吸收存款而可扩大贷款的资金相应减少,由此削弱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现金漏损情况主要由非银行部门可支配收入水平、预期机会成本获得、通货膨胀程度和银行业服务水平等因素决定。现金漏损率于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在我国一直比较高,不过随着货币市场的不断健全,金融交易工具的逐渐增多,我国的现金漏损率近年来有所降低,1998年3月-1999年9月,大约在 11.5%左右。现金漏损率的高低与现金需求量的大小有关,而影响现金需求量的因素很复杂。我国的现金漏损率是由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共同决定的。由于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变动会影响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以及银行存款利率的变化会影响个人储蓄的变化,这就使现金漏损率的变化比较复杂。2000年,由于目前名义利率水平比较低,居民储蓄存款特别是定期存款增势减缓,加上征收利息税的影响,因而居民持现动机相对有所增强,估计现金漏损率下降空间有限。在其它情况不变的情况下,现金漏损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因此若现金漏损率下降不大,则将影响金融机构派生存款的能力,对货币乘数产生一定影响。

现金漏损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8. 现金漏损率怎么计算?公示

设某商业银行吸收到3000万元的原始存款,经过一段时间的派生后,银行体系最终形成存款总额12000万元。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之和为20%,请计算现金漏损率。存款派生乘数 = 存款总额 / 原始存款即:K = 12000 / 3000 = 4现金漏损率 = 1 / 存款派生乘数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即:C = 1/k - (r + e) = 0.25 - 0.2 = 0.05希望我的回答可以使您满意。通货存款比例与现金漏损率一样吗?0通货存款比例指的是:通货现金比例是指现金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又称现金漏损率或提现率。通货存款比例和货币乘数有关系,两者成反比。计算货币乘数时,若已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7%,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7%,通货存款比例为6%,则货币乘数=(6%+1)/(6%+7%+7%)=5.3“货币乘数”是指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扩张关系的数量表现。现金漏损率指的是: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的比例,出现现金漏损会减小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现金漏损率与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有关系。计算存款派生乘数时,若已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8%,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5%,现金漏损率为7%,则存款派生乘数=1/(8%+5%+7%)=5现金漏损率定义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或现金比率,指客户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出现现金漏损会减小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漏损的途径第一,信贷资金的回流我国的银行系统实行一级法人,按行政区划设立分支银行。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信贷资金在安全性和效益性原则驱使下,银行系统内部资金通过与分支行内部的资金上存下拨方式,将中西部地区所吸纳到的存款资金的一部分,转移贷款到效益较好、资金流通运作和周转速度快的部分东部地区。虽然这种运作方式会受到资金调出地区地方政府的干预,但随着80年代以来金融体制,特别是信贷体制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行,银行具有信贷资金投放的自主权不断扩大,信贷资金在总行与分支行间的资金划转与调拨的权利越来越大。因而通过银行中介信贷方式实现的区域资金流动规模呈上升趋势。在西北一些省区,由于投资效益率低,银行系统长期以来形成巨额存差。这些情况非但没有好转,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第二,跨省直接投资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直接投资到上海、深圳等东部地区,从而导致资金"东流"。内地企业大规模投资上海,是"八五"经济快速发展重要支撑因素之一。据对7000多个外地在沪企业的统计,2003年共上缴税收134亿元多人民币,是该年上海地方财政收入的近30%。整个"八五"期间,在其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的投资多达600亿元。到2003年底,上海的内资企业已达2.26万个,其中产值达2315亿元,赢利70亿元多。2003年底,外地在沪企业数目增加到3.1万多家,与上海三资企业数目基本相同。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7省在上海投资兴办企业5300多家,上海内资企业中来自中西部企业的约占一半以上。经济特区等沿海开放热点地区吸引国内各地投资,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底,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委在深圳兴办企业20000多家,投机总额约400多亿元,而且许多内地企业取得的利润继续留在深圳滚动发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