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本书到底讲的是什么?

2024-05-15

1. 《了凡四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本书到底讲的是什么?

《了凡四训》是明朝思想家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家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经典。这本书让我们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命运,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把握命运。
  
 作者以自身的经历以及历史的铁证,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否定了宿命论,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就能求福得福,善报无尽。
  
 袁了凡,童年丧父,母亲让他学医,既可以养活家庭,也可以用医术来救济别人。后来,他在慈云寺偶遇高人孔先生。孔先生告诉袁了凡,其仕途发达,命里官运亨通,并且明年就能考取秀才,对袁了凡拥有做官的命却不读书求取功名感到很奇怪。于是,袁了凡重燃读书考取功名的想法,之后他的人生境遇与孔先生所测算的命运毫厘不差,由此他更坚信命由天定,终日消极懈怠。
  
 后来,袁了凡去参访云谷禅师,由于心如死灰,了无生趣,所以他与云谷禅师一间房里相对而坐,接连坐三天三夜都没有合眼,也未曾说过一句话。云谷禅师对此颇为惊异,认为他悟性极高,定力非凡,就问其缘由。于是,袁了凡说,自己的命运已经被孔先生所推算论定,一生的得意和失落乃至生死大事,都有了定数,且二十年来没有丝毫差错。即使想要妄想,也没有什么可以妄想的。
  
 云谷禅师说“我把你当作豪杰来对待,你原来却只不过是个凡夫俗子。”对于云谷禅师的讥笑,袁了凡忙问其故,云谷禅师讲授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的立命之学。
  
 云谷禅师又说:六祖慧能大师曾经说过,所有的福泽,都离不开内心;只要能够从心出发,没有是无法通达的!从自己内心出发去求,不单单能求得道德仁义,还可以得到功名利禄,内外都可以兼得。
  
 云谷禅师还说:《易经》也是帮助那些德高的人谋算的,教我们求得吉祥,避开灾难。如果天命是不可违的,那么怎么去追求吉祥以及避免灾难呢?
  
 由于袁了凡先生,对云谷大师的话深信不疑,并按照云谷大师的教导行善积德,最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才有了这本《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顾名思义,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
  
 关于“改过之法”,主要论述了在行善积德之前,须先端正自己的心念,将自身缺点改正。袁了凡先生说,人要有羞耻心、要有敬畏心,须发勇心。所谓改过,要真真正正地从事上改过、从理上改过、从心上改过,并强调一个人在改过上下的功夫不一样,取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关于“积善之方”,袁了凡先生列举了大量事例,充分说明了《易经》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
  
 关于“谦德之效”,袁了凡先生举“天道”、“地道”、“鬼道”、“人道”为例,以说明宇宙间的事理无不抑满扶谦。
  
 本书作者袁了凡,生卒年不详,名表,后改名黄,字坤仪,又字仪甫,号原为学海,因得以领悟“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立命之学,便立志多做善事,积功累德,以扭转自己的命运。从此,袁了凡不愿再做一个受制于天命的凡夫俗子,因而改名为“了凡”。
  
 这本书虽为家训,但书中深含修身治世、重德载道之言,深受世人喜爱,故后被改名为《了凡四训》。全文理论浅显,但却字字良言。
  
 我觉得《了凡四训》这本书,让我们彻彻底底地领悟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学,然后教会我们改过之法、积善之法,最后告诫世人要谦虚谨慎、恭敬卑下,就会有福报,就会有无量的功德。今天的人们,多内心浮躁,需要学习,需要自修。
  
 我是@堂堂说,资深HR,专注职场经验分享及职场类书籍评价,欢迎关注。

《了凡四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本书到底讲的是什么?

2. 《了凡四训》命自我立,福自己求,训子善书

文/石墨杨
  
 
  
  
 
                                          
 
  
  
 《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善书,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
  
 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经历体会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
  
 该书自明末以来流行甚广,影响较大,于个人品德修养与世道人心改善或许不无小补。
  
  
 书成憾山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听过讲《了凡四训》开始关注这本书。人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命运,黄了凡用自己的真知灼见证明了命运多舛如何改命。
  
 想起最火动漫电影《哪吒》中经典语录,我命由我定,不由天。
  
 《了凡四训》是一本奇书,常读常新。很多人遇到挫折就信天由命,不再努力,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可是作为一个人区别于动物最本质的是,人是会思考的。思考改变人的认知,不断学习广博的知识。
  
 黄了凡人生命途多舛,一心向善,终得善果。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佛乱其所为……
  
 《了凡四训》值得学习,研读。

3. 了凡四训(祸福都是自己求来的)

大家好,你们还记得孔老先生推算了凡能活到多少岁寿终正寝呢?请随我继续往下读:
  
  祸福都是自已求来的 
  
  原文 
  
  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书曰“天难谌,命靡常。”又云:“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语。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译文 
  
  孔老先生推算我53岁的时候会有灾难,我没有祈求长寿,当年也并没有什么灾难,如今我已经69岁了。《尚书》上说:“天道是难以相信的,命运不是固定不变的”。又说:“命运不是一直不变的”。这些都不是骗人的话,我这才知道,凡是说祸福都是自己求来的言论,都是圣贤所谈的话,如果说祸福只有听从上天的安排,那便是世上庸俗之人所说的话。 
  
  解读 
  
 这段话其实是了凡先生对于自己这么多年来立命之学实践的一个总结,或者说是对于自己多年感悟的一个总结,也可以当做是了凡先生对于自己儿子的谆谆教导和告诫。
  
  对待人生的思维方法 
  
  原文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爰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旺车,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译文 
  
  不知道你的命运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即便你的命运是荣耀显贵的,也有常常当作落寞孤寂、失意潦倒的时候来想,即便处于顺境中,也常当作身处逆境来想。即便是现在有足够的食物,也要经常当做贫穷饥饿的时候来想,即便身边的人喜爱敬重你,还是要经常当做恐惧来想,谨言慎行。即便是家室世代名望很大,也要经常当做卑微想,即使自身的学问很优秀,也有经常当做浅陋来想。 
  
  解读 
  
  这段文字是了凡先生教育他儿子的话,并且主要是为了教给他的儿子一个正确对待人生的态度和方法。 
  
  其实,也是我们所有人都要学习、思考、注意的。 
  
 现在好不代表以后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没有远见的人,多半后半生都不会好过,比如一个人身体很健康,体质很好,但若他过度消耗,不注意养生,那大病总有一天会找到他。反之,如果他本来就体质好,却当成有着重大疾病一样的爱惜身体,他必定会益寿延年,如果一个人或是一个家庭想要长久发达下去,办法就只能按照了凡先生所说的方法去做,即使命中是很好的,也应当做不好想这样的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适用的,只有奉行了凡先生这句话,富贵才能天长地久,永不衰败。
  
 这本书还特别强调一点:
  
  了凡先生对儿子的期待 
  
  原文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译文 
  
  从长远来讲,要想着发扬祖宗流传下来的美德,从近处来讲要想着掩盖弥补父母的过失,从高处讲要想着报答国家的恩惠,从低处讲要想着为家人造福,对外要想着救济别人的难处,对内要想着限制自己的邪念。 
  
  解读 
  
 每一个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并且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了凡先生也不例外,当然了每一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期待都各有不同,就比如说了凡先生,他就希望自己的儿子在个人修养方面能够做到:扬祖宗之德,盖父母之愆,报国之恩,造家之福,济人之急,闲己之邪。
  
 当然了,了凡先生告诫他儿子的这六点,其实放在每一个人身上也是十分合适的,只要我们也都能做到了凡先生前面所说的六点,才算是一个优秀的人。
  
  反省改过才能进步 
  
  原文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译文 
  
  一定要天天反省自己的过失,每天都要改掉自己的不足,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即一天沉浸于自以为是中,一天没有错误可以改正,就一天都无法进步。 
  
  解读 
  
 了凡先生教育他的儿子每天都要自我反省,在发现并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时,要有理有据的,当然,这也是了凡先生向他的儿子传授自己的经验。
  
 事实上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要持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并以不断的追求去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一个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会一次又一次的犯同一个错误,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天才也需要努力 
  
  原文 
  
  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译文 
  
  天下容貌清秀、才智杰出的人很多,但他们却不提升自己的品德,不拓宽自己的事业,只是因为“因循”两个字,整天闲散疏懒,耽误了自己的一生。 
  
  解读 
  
 了凡先生在这段主要说的是有许许多多天才没有努力的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导致自己由天才堕落成了凡夫,其实主要目的还是向儿子说明,一个人的命运是有自己所决定的这个道理。
  
 其实了凡先生所说的这个道理,也很适合现在人学习一下的,现代的学校实行的是考试制度,导致很多考试经常排名靠后的人,慢慢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认为自己的脑子太笨,根本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进而慢慢的厌学逃学,最后辍学回家去做别的事情,放弃学习。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有这样的想法,那些考试排名经常在前面的人,也不见得就是脑子有多好使的,只不过他们平时学习的时候比其他人都努力罢了。
  
  总结 
  
  原文 
  
  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 
  
  译文 
  
  云谷禅师所传授给我的立命的道理,是最精辟,最深邃,最真切,最正确的道理,你一定要认真钻研,并且努力去施行,千万不要自己把它荒废了。 
  
  解读 
  
 其实这段可以算作是了凡先生对云谷禅师所传授给他的立命之学思想的一个总结。
  
 《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就分享到这儿。
  
 明天开始学习《了凡四训》的第二篇“改过之法”,欢迎明天继续关注。
  
 感谢您的阅读,感谢您的关注,明天见。

了凡四训(祸福都是自己求来的)

4.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我是伊姿,这是我的每天一篇文章之第22天。
  
                                          
 我们常常感慨命运,抱怨命运安排,凡遇到不顺或者意料之外的事情,总认为这是命中注定,然而,真正思考什么是“命运”的人少之又少。就像马克吐温说的,“真正让我们陷入麻烦的并非那些我们根本不懂的东西,而是我们一知半解的东西”。
  
  
 《了凡四训》这本可谓传统文化之经典,解读了什么是命运,什么是因果,稻盛和夫也把人生信仰分为两部分,一个就是命运,另一个就是因果。
  
 袁了凡年轻时算过一命,会进京师国子监读书成为贡生,后会成为四川大官,但在职三年就会告老还乡,会死于五十三岁并终身无子。几句话就把袁了凡的一生结束了。
  
 从那以后,他就相信这就是自己的命运,并且发现,现实确实和算出来的基本吻合,所以在出贡进京后,终日静坐,无所事事。可想一个人一眼可以看穿自己的一生,那这一生又有何意义呢?
  
 后来袁了凡去栖霞山拜访了云谷禅师,在禅室中和大师相对而坐,三天三夜不合眼。禅师问袁了凡:“普通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是因为有过分的贪念,你做了三天没有一丝贪念,是什么缘故?”袁了凡回答:“我的一生已被算过,生与死,得与失,都有天命,所以没什么好妄想的。”云谷禅师很是生气说:“我把你当豪杰,原来你却不过是凡夫俗子。因为最好的人和非常坏的人定数都是无法束缚住的,只有凡人才有定数。“
  
 云谷禅师又说:”命由我做,福自己求!一个人的命运其实是由我们自己来设定的,福也要向自己来求。"
  
 六祖慧能法师说过,一切行善修德的福田,都离不开自己的方寸之心,如果从自己的心去寻觅,没有什么是不相通的。
  
 在这之后,袁了凡不断的行善积德,做了很多功德之事,他不但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进士,还得了儿子。这都不在原本的命数之中。
  
 你的命运不知道怎么样?即使是命中注定应该荣华富贵,自已也应该时常有落寞的准备;即使时来运转、一帆风顺,也应该时常做好迎接挫折的准备;即使眼前能够丰衣足食,也要常有安于穷困的准备;即使受人的爱戴与尊敬,也要保持谦虚谨慎如履薄冰的畏惧之心;即使家族地位清高,也应该时常把自已放在低下的位置上;即使学问优秀,也要时常把自已看作浅陋之人。
  
 一定要每天都知道自已不对的地方,每天都要改正这些地方;一天不知道错误,就会在这一天里安心于自以为是的状态;一天没有过失可以改正,就一天没有进步可言。天下聪明伶俐的人不少,但很多人德行未修,事业不广,就在于“因循”两个字,耽搁了他们的一生。
  
 云谷禅师所传授的修养性命的学说,是最精妙最深远最真切最正大的真理,一定要认真钻研并努力实行,不要自己放纵自己。

5. 《了凡四训》积善改命

前几天和我的推荐人聊天,她提到我们敬重的陈老师也很喜欢看《了凡四训》,感觉很意外。
  
 因为像老师已经这么成功这么有成就的人还看这类的书很难得。
  
 这个是学传统文化学佛的人一般都看过的入门级书或电影电视剧。
  
 前几年我也看过电影,但对于里面的故事电影诠释的很简单,电影里只注重他所讲的善的几种分类。
  
 我就想到重温一下这部剧。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整个故事,我决定看一下这部电视剧。因为电视剧对于故事的前因后果会讲得更详细一些。这已经破了我十年不看电视剧的习惯了。这之前看的电视剧我都很少从头到尾看。最多就是看前和后一两集知道始末。
  
 看的过程几度红了眼眶。我也感慨命运这个东西。
  
 袁了凡先生在遇到云谷禅师之前,被一位算命先生算定,走仕途之路,算定考几次,考中第几名。并说命中无子,五十三岁命终。这对于袁家唯一的独苗来说是何等的打击。前面考试中榜的名次确实如孔先生 所算,所以他也心灰意冷,认为自己的命运不受自己所控,后半生如何都已经知道了。遇到好事坏事,别人算计或是有好的机会的他都无所谓,因为他知道就算坏人算计他的命运不受坏人所控。就算有好的晋升机会他的功名也高不到哪里去。
  
 直到有一天遇到同窗引路,开始知道因果。去见一位禅师。一般人去见禅师,坐不到一两个小时就会被禅师打发走。
  
 而他去见禅师在禅师面前打坐三天三夜没有妄念。禅师以为他非同一般。后来才知道他是被命运所束缚,同样是妄念。禅师说,这一切都是业报。过去所造的业,现在就受这个果。但如果从此改过修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禅师给他一个功过格,做过的善事就打一个圈圈,如果是恶就打X(忘记做什么符号)。听到这一句命运可以改变,袁先生眼前一亮,在禅师面前忏悔自己的过错,脾气。并许下要做三千件善事。当他许下这一个愿的时候,他的心境已经完全改变。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当三千件善事做到快做完的时候,他参加考试原本被算定是第三名,他考了第一名。他的妻子也怀孕生了一个儿子。(电影里说生了两个儿子,电视剧只讲到说一个儿子)
  
 这时候他相信了他的命运已经大变了。他又许了三千件善事。
  
 他也当上了县令,为当地百姓办了很多实事,修桥筑路,救灾减税,救济贫苦等一切善事。
  
 后来他的寿命也延长了二十年。原本被算到命终于53岁,他活到了70多岁。
  
 
  
  
 看完了这部剧后,我很受启发。
  
 结合我之前看的电影,电影的情节把善字讲得很透彻,而这里面只是点了一下,电视剧更多的是以故事为主,而电影是讲为主。
  
 我也想做功过格,我也想从此以后积德行善。我也想许一千件善事。
  
 袁了凡先生完成第一个三千件善事要十年时间,命运才有了大变。
  
 第二个三千件,禅师给他开示说,仅是减税这一条就已经超过成千上万的百姓受益了,就这一件就抵得上一万件善事了。
  
 所以善事并不一定一件一件,而在于存心,在于影响力有多大。
  
 什么是善,一心为别人着想,为百姓着想,为众生着想,就是善。
  
 什么是恶,只为自己的利益,自私自利不顾他人就是恶。
  
 什么是真善,只管耕耘,莫问前程,不求回报,自然会有回报。
  
 什么是假善,一心只想回报,没有预期的回报的时候就怨天尤人。
  
 还有阴善阳善
  
 什么是阴善,就是别人不知道的善事,自己存心为他人的。阴善做多了就积了阴德。阴德的好处我讲不清楚
  
 什么是阳善,别人知道的善事。
  
 还有满善和半善。
  
 现实上我们所认为的善事,是捐钱,没钱的还有做义工,义教,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去贫困地区当老师,爱护生物。近点的生活中,孝养父母,尊敬师长,尊重他人,宽以待人。善教儿女。不怨天尤人,不斤斤计较,不以己悲。努力工作对自己的家庭负责,
  
 更深一层次的善,那就是修行了。修行会有修行的功课。教人如何改过忏悔,从自己的念头改起,观照自己的内心。因为你的世界如何是心的念想所感召。我是一切的根源。很多的善与恶都是自己观念而已。

《了凡四训》积善改命

6. 《了凡四训》之一立命之学

袁了凡,明代思想家。原名号“学海”,后改名“了凡”。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写给后代的家训,是把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和命理风水相融汇,超越了迷信的层面,变成一种操作性强的生活哲学的学问。
  
 《了凡四训》回答的是中国人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如何保平安和求富贵,或者说是如何改变命运。
  
 四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一、立命之学
  
 了凡小时候父亲早逝,母亲希望遵从父亲的心愿,弃学从医,不要走当官的路。不久之后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胡子修长、仙风道骨的老人孔先生。
  
 老人表示其是当官的命,明年参加考试,可以考取秀才。
  
 后来作者将老人请到家里,好好招待,孔老先生表示从运数上看,应该将自己的易学正传传给作者。
  
 后来,每次作者请孔老先生占卜考试结果都很准,又请求将作者医生的命数算一算。
  
 不一会,老先生就算出来作者哪一年考试,会考几名,哪一年当上县长,哪一年返乡,并且还算出了哪年寿终正寝,一生无子女。
  
 结果在以后的考试中,每次会考名次都如老先生所算。直到34岁那年,作者去拜见栖霞山的云谷阐师,进行禅修。期间禅师见了凡坐了三天三夜,不起心动念,为是何原因。
  
 了凡如实将算命先生算出的命数告诉禅师,说命已经算的很清楚了,就算起妄想也没什么可想的了。
  
 禅师却说:只有凡夫俗子才会有所谓的命数,非常善良的人和非常邪恶的人,命运是框不住的。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自己的造作,每个人的福报也是靠自己努力追求而来的。
  
 并说:佛教经典里说,求富贵可以得富贵,求长寿可以得长寿。
  
 了凡问禅师:孟子说过仁义道德智慧这些,是人本性中就有的,可以求,但是功名富贵怎么可能相求就能求来?
  
 禅师回答:命运的好坏,离不开人的心,如果从心的层面去寻找,既可以向内求仁义道德,也可以向外求功名富贵。
  
 后来说到算命先生算到了凡命中无儿女,禅师就问了凡自己觉得自己是否应该生儿子,是否应该考取功名,了凡说自己没有积累功德善行,又常常发怒,喜欢说话伤元气,喜欢喝酒伤神等等,所以不应该有儿子。
  
 禅师说:没有后代的人福德很薄,现在你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以后就要积德行善,对人宽容,和气慈爱等等......
  
 又说:从前那个你,等于昨天已经死了,从今以后,诞生一个新的你。孔先生算定你考不取功名,没有儿子,是你过去业力所致,现在开始你要种新的种子,充实自己的德行,坚持不懈做好事,并且是默默做好事,才能为自己造福德。
  
 了凡就按照禅师所说,在佛前忏悔罪过,每日反省自己,默默做好事,将自己做的事记录在功过簿上。
  
 后来参加考试,考取了第一名,原本算命先生是算出考第三名,还生了儿子。原本算命先生算了凡五十三岁寿终,但写这篇著作时已经六十九岁。
  
 在立命之学这章,了凡也告诫他的孩子,一定要天天反省自己做错了什么,将过失改正。在一帆风顺时要多想艰难险阻,丰衣足食时也要想到忍饥挨饿,人家对自己好要想想有什么值得别人善待的,家道兴隆是要居安思危,飞黄腾达时也要保持谦卑,有学问了要看到更有学问的人。
  
 对上多想如何报效国家,对下多想如何造福家庭,对外多想想如何急人之难,对内多想想如何防止自己心生邪念做坏事。
  
 以上就是《了凡四训》中第一训立命之学。
  
 这一章思想家了凡用自己的亲身改命经历,讲述了如何改命的过程,主要讲我们人在追求功名时一定要有正念,多积德行善,常做利他事。
  
 其实这些思想也算是哲学和宗教的结合,不管有没有宗教信仰,这些思想倒可以被我们用在现实生活中,也算是正道。
  
 抛开功名利禄,多多做善事,有利他心,我们的内心也会安稳、清净。
  
 根据财富的吸引力法则也可以明白,当我们的念头是正念,懂得感恩、利他,也会收获相应的财富来到我们身边。
  
 大家觉得这个说法有什么根据吗?

7. 《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

简介:《了凡四训》是作者袁了凡写给自己儿子的书,以自身经历讲述命运的发展与改变,是一本劝人向善的正能量书籍。
  
 第一篇讲了作者袁了凡小时候父亲去世,母亲为了让他有一技之长可以养活自己,劝他放弃考取功名去学医。
  
 后来遇到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可以当官,应该去考取功名,还算出他一生没有孩子,53岁去世,后来发生的事都和算命先生说的一模一样,袁了凡开始无欲无求,等着死亡到来。后来在寺庙遇到云谷禅师,告诉他: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如果一个人极其善良,他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于是了凡发愿行善,做了很多好事,当官的时候为老百姓减免税赋,他不仅活过了53岁,而且还有了儿子。
  
  做好事要出于真心,而非弄虚作假,总是做好事的家庭,一定是快乐和富裕的。

《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

8. 命已定,运可改——《了凡四训》读书笔记

【死磕2017最后99天】 27/99 
  
  关键词:命运、人生 
  
  今日阅读:《了凡四训》  
  
 还记得上周日在乐团排练时,看到一位朋友在看《了凡四训》,恕我孤陋寡闻,之前没有听说过这本书。
  
 碰巧昨天与一位久违的师哥相聚,他精通国学经典,我便上前跟他提了提这本书,他非常推荐,并且安慰我善根深厚,早晚会与这本书结缘。书中主要是讲的袁了凡以自身的经历来告诫后人
  
 我不是书香门第,可以说父母基本没有阅读的习惯,我自然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积淀深厚的文学修养。
  
 但值得庆幸的是,父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会我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原则,我也不会太过究其原因,只知道听他们的没错。
  
 兴许父母也是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言传身教中明白人情世故。
  
 确实,实践派的父母留给我的“财富”不亚于书香门第的熏陶。
  
 好了,该进入主题说说袁了凡的“四训”
  
 第一训:立命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命虽已被注定,这命理五格中的天格有点儿类似,也就是说命已定,但是每个人的运是可以自己改变的,为更好的变化而谋求出路。袁了凡用自叙的方式推翻了宿命论。
  
 第二训:改过
  
 改正过错就是改命的开始。人犯错不怕,就怕有错都不改,那就是给自己积攒罪孽。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德高望重的人或者人生境界高的人,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绝不轻易放纵自己,因为一旦放纵,自己就越容易犯错,如果犯错太多并且屡教不改,那就会无力控制自己。还有,“‘知错就改’是好孩子”这话从我们小时候就开始听,事实就是如此。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能改正错误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改错的机会来消除罪恶。
  
 第三训:积善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会无报。”很直白、有理的话。多做好事,他人会记住你,上天会看着你,为他人着想的工作会越多,但是最后都是会以最合适的方式来回报我们自己种下的善果。
  
 第四训:谦德
  
 “唯谦受福”——做人一定要懂得自我谦卑和赏识他人。这儿的卑谦不一定是自己谦虚,还有被他人诽谤后我们需要平心静气的去接纳、包容。
  
 同时,我们需要凡事抛开私利,更多的是考虑大局的稳定性和整体性。谦虚、低调的自我历练,同时可以多夸赞比我们优秀的老师。越谦虚,越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我们才能弥补不足,将自己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