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在中国占的比例有多大?

2024-05-14

1. 国有企业在中国占的比例有多大?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2005年)结果显示,全国企业法人单位中,按照登记注册类型分组,国有企业数量占单位数的5.5%,集体企业占10.5%,私营企业占61.0%,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占10.6%,股份有限公司占1.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3%,外商投资企业占2.4%。 

现在国有企业数量占中国企业总数的比例只能是比05年还低!

国有企业在中国占的比例有多大?

2. 国有企业在中国占的比例有多大?

国有企业数量占我国单位数的百分之5、5,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企业法人单位中,按照登记注册类型分组,国有企业数量占单位数的百分之5、5,集体企业占百分之10、5,私营企业占百分之61,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占百分之10、6,股份有限公司占百分之1、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百分之2、3,外商投资企业占百分之2、4。国有企业,在国际惯例中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3. 中国国有企业所在比例?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国有大型企业中,企业的改制面达到51.0%。其中,已改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比例为13.5%,已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占28.6%,已改为国有独资公司的占8.9%,正在进行改制的占20.7%,尚未改制的占28.3%。
    
      从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的实践来看,由于各企业的内部条件、行业特征以及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推进公司制改革的程度也不同。存在四类情况:第一,有30.5%的企业选择的是整体改制。这类企业一般是自身的经营状况比较好,当地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和政策能跟上,具备了整体改制的必要条件。第二,有31.7%的企业正在推进整体改制。这类企业还包括已经完成了局部改制后,又进行二次整体改制的企业。第三,有15.8%的企业选择是已完成局部改制。这类企业通常是不具备整体改制的条件,但拥有一定量的优良资产或有效资源,将这部分资源单独拿出来进行重组整合,成立新的公司制企业,剩余的无效资产、债务、富裕的人员留在存续公司。第四,还有17.1%的企业目前正在推进局部改制。
    
      以上统计显示,国有大型企业尚未进行改制的比例仍有近一半,下一步推进国有大型企业改制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而艰巨。国有大型企业采取局部改制是受当时改制条件所限而不得已的选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外部配套环境的改善,下一步应大力推进整体改制。

中国国有企业所在比例?

4. 国企比私企好多少

我在国企和私企都做过,有以下区别:
1、国企不缺钱,因此薪资福利能给就给,总体收入平均来说比私企高。私企样样都讲求经济效益,只有做得好收入才会高,一般只要做到中高层,薪资才会高过国企。
2、在国企工作,受到限制较多,规矩也较多。在私企就比较自由,机会也比较多。
3、在国企,里面有很多关系户,私企即使有也不及国企多。

5. 国有企业在中国占的比例有多大

国有企业数量占我国单位数的百分之5、5,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企业法人单位中,按照登记注册类型分组,国有企业数量占单位数的百分之5、5,集体企业占百分之10、5,私营企业占百分之61,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占百分之10、6,股份有限公司占百分之1、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百分之2、3,外商投资企业占百分之2、4。国有企业,在国际惯例中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国有企业在中国占的比例有多大

6. 民营企业在中国所有的企业中所占的比例

一、2016年7月22日,中国国家工商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分析了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的情况。到2016年6月底,中国全国实有私营企业数量在内资企业中的占比首次超过90%。
二、中商情报网讯,8月25日上午,全国工商联经济部部长谭林发布了《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标志着民营经济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2016年民营企业500强各省市上榜企业数量前十名分别是,浙江(134)、江苏(94)、广东(50)、山东(48)、湖北(18)、河北(18)、上海(14)重庆(13)、四川(13)和天津(12).

7. 民营企业在中国所有的企业中所占的比例

解读2004中国企业500强 民营企业比例逐渐加大

  9月5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年度排行榜。这是我国第三次向社会发布这一排行。

  2004中国企业500强中,有18家企业达到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2004世界企业500强标准,比上年多出6家,比2002年多7家,而1995年我国仅有3家公司入围。

  3年的评比结果显示,中国企业500强的换榜率极高,每年都有100多家企业进入和离开中国企业500强的排行榜。2003年与2002年相比,有112家新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而2004年与2003年相比,排行榜上又出现了101个新面孔。这一方面反映了大企业之间优胜劣汰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重组、改制的速度在加快。

  从整体上看,2004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达89935亿元、资产总额达28.2284万亿元、职工人数2066万人,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29.18%、3.16%和2.59%。

  中国企业在一些成长性指标上已赶上或超过世界500强企业,企业增长方式也逐渐由粗放式外延增长向以集约式内涵增长为主转变。

  2004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收入增长率为26.24%,比2004世界企业500强的平均收入增长率高出15.74%,2004中国企业500强平均收入利润率为3.5%,而世界企业500强平均收入利润率为3.5%;2004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资产周转率为31.86%,而世界企业500强则为24.46%。

  2004中国企业500强分布在33个行业,第二产业仍是500强企业的主导力量,接近总数的75%,第三产业的比重为22.8%。

  从所有制结构看,2004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经济继续保持控制地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有370家,占总数的74%;年末资产占到了总额的96.96%。值得关注的是,500强中有74家私营企业入围,所占比重为14.8%,2003年为13.8%,而2002年则为3.8%,这表明,私营企业的总体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但许多财务指标显示,中国大企业与世界500强的差距尚大。

  中国企业500强普遍显得规模偏小。从资产角度分析,2004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约合3.4092万亿美元,相当于2004世界企业500强资产规模的5.61%;2004世界企业500强资产规模排第一名的日本瑞穗金融集团为13241亿美元,相当于2004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的38.8%,中国企业500强中资产排名第一的中国工商银行拥有资产约合6376亿美元,不到日本瑞穗金融集团资产总额的一半;2004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排名最后一位的企业,只相当于世界500强资产排名最后者的0.57%。

  从行业角度看,在银行、石油等行业,中国一些企业的资产规模在行业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具备了同世界500强竞争的规模基础。但同时,在绝大多数行业中,中国企业500强的规模与世界企业500强不可同日而语。中国500强榜首企业国家电网公司的营业收入,只相当于沃尔玛公司的12.07%。中国大企业要追赶世界企业500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衡量,2004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43.54万元,人均利润额为1.53万元,分别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16.23%和11.62%,二者的差距显而易见。

  从赢利能力角度看,2004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利润约382亿美元,只相当于2004世界企业500强的5.22%。
    此外,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品牌知名度、国际化程度、产品集中度等方面,我国500强企业与世界企业500强相比,差距很大。

民营企业在中国所有的企业中所占的比例

8. 谈谈私营企业与国企的区别?

我一直在国企,现在也挂职。
1、国企从上到下的管理模式落后,对于工人和干部的待遇差距很大,干活人少,办公室人多。
2、对于条本主意要求太在意,时代不是改革开放初期,人认干肯干。现在是我挣多少钱干多少活的时代,
3、国企员工心理只求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下班,干的再多工资收入没变化。
私企很简单,出业绩就有钱有提升的机会!是混工资还是拼一下给自己一个机会那就看自己的心态了。 来自职Q用户:刘先生
我一直在国企做,国企和私企的最大的不同是管理模式项目决策程序不同,私企管理模式追求的是利润,效率,生产模式随市场的需求变化,市场需求决定了私企规模,新项目的决策权在老板或者股东手里,国企这不同,因为有国家背景,所以国企的管理模式随国家政策变化。新的政策下来最先实行的是国企,国企的这有利有弊。比如一个国企接了个新项目,这个项目必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会议来决定做不做,必须跟程序走,不是一个人或者一次会议能解决的,其中还会牵动各方利益,出结果难而又难,结果出来之后,市场不在需求,所以国企的管理模式是滞后于市场需求的,也注定国企走不远(垄断行业除外,如石油,烟草,三大流氓),还有就是劳务利润分配极度不平衡,利润分配呈倒三角状态,高层决策者就那么几个,真正决定国企走向的人,也是为数不多的懂市场经济的人,能看懂国企形势的,但是没法改变,国企大环境如此,政府,银行,客户三方利益,达不到平衡,畸形生长。国企低层工人最苦逼,说的夸张点一个工人一个月能创造他工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润。为什国企一直亏损?还是那句话决策滞后市场需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不在需要或者需求量减少。为什么国企一直亏损还在坚持生产?政府还在支持银行贷款给国企?一句话国企就是解决社会无业人员生活问题的。我列个循环表格就能看懂了。[政府准备发展太阳能行业—政府拨款划地建设厂房—银行贷款购买设备—供应商提供设备—招收各种人员生产产品(政府响应社会各界私企,股份制公司大力进入太阳能行业导致产能过剩)—国企技术优秀成本大没有竞争力—亏本—破产?(no!你破产政府怎么收税?工人怎么办?所以施压银行继续贷款)—继续亏本—银行坏账太多了遭不住—起诉国企—国企重组(换个名字变私企坏账清零—法院查封设备,地皮拍卖,流拍三次出价最高的民营企业接手—员工赔钱走人—政府继续收税]流拍三次国企拍卖价格缩水80%以上,银行是收不回去成本的。走坏账程序的。 来自职Q用户: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