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经历时期

2024-05-14

1. 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经历时期

浙江电台从建台到1985年底,宣传工作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50年代初期,城乡收听工具极少,电台把办好节目和组织收听紧密结合起来,依靠各级党委大力发展收音网,首先以杭州市为发展重点,而后在浙江省各县、区、镇建立了1129个收音站和一支2244人的收音员队伍。除每天自办4次地方新闻外,还编发1小时记录新闻,供收音站抄收,通过黑板报、油印小报等形式广为传播。举办各种对象性专题节目,如《职工二节目》、《农村节目》、《青年节目》、《儿童节目》、《妇女节目》等;又为不同工作岗位干部举办《财经讲座》、《文教政法工作讲座》、《工商讲座》、《青年团工作讲座》等。电台还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组织广播大会,1951年4月18日至20日举办的《浙江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武装日本广播大会》,听众最多的一天达60多万人,大会收到信件2000多封,电话1000多次,给志愿军的慰问信7000多封,捐献购置飞机大炮款4万多元。50年代中期,发射与收听条件逐步改善,浙江省各县普遍建立了有线广播站。浙江电台集中力量办好《全省各地广播站联播》节目,报道内容由过去以报道政治运动为主转向以报道经济建设为主,重视加强人物新闻的报道,拓宽新闻报道面。提高新闻时效,增加新闻播出次数,新闻节目从每天7次增加到10次,对省内发生的要闻能做到当天播出。倡导采制音响报道,提高新闻的可听性。文艺广播贯彻《双百》方针,增办《文艺之窗》、《百花齐放》、《广播剧场》等专题节目,配合政治运动,积极为中心工作服务。此外,出版《浙江广播》、《浙江广播网》、《广播通讯》三个刊物。“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浙江电台大部分自办节目停办,各档节目基本是“读报”和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改革开放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浙江电台认真贯彻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精神,拨乱反正,以改革为动力,推动节目质量的提高。按照增加次数、减少每档时间、正点播出的要求,对新闻节目的设置作了较大的改革。到1983年,每天播出新闻28次,其中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次,共1小时20分;自办25次,共2小时55分。第一套节目从5时至13时、16时至22时,都有正点新闻。省市的重要新闻,基本上做到事情发生后2小时内就可播出,新闻时效性大大提高。除上述综合性新闻节目外,还设有4个新闻性小专题:《社会之窗》、《九洲瞭望》、《听众信箱》和《文体生活》。宣传内容注重反映整个社会改革的进程与气势,特别是城乡经济改革的新形势、新事物、新经验,宣传经济改革中的先进人物、先进典型。加强广播评论和有影响的批评报道,深化主题,引导舆论。在形式上增强了口头报道、录音新闻等带音响的报道,进一步发挥广播可听性优势。

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经历时期

2. 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发展经历

浙江电台的机构人员随着事业的发展不断调整充实。1984年,电台下设办公室、农村部、工交部、政文部、科教部、文艺部、记者部、技术部和总务部。1985年底全台工作人员324人。到1985年止,历任台长(负责人)是陈浩天、萧文、郑汉杰、顾耕初、李克难、高庆祥(兼)、张桂芝。浙江电台,1949年发射功率只有100瓦,1954年在杭县(今余杭县)勾庄新建20千瓦中波发射台。1958年在华家池、望江门建立收音台、实验台。1959年8月,浙江电台第一发射台功率增强至150千瓦,两座162米高的铁塔代替原高60米的木杆天线。1978年5月,第一发射台的功率增强到200千瓦,同时在龙井和北高峰建立调频台。从1969年开始,浙江电台在省内先后建立30个转播台,形成一个遍布全省的发射网。1985年发射总功率247千瓦,浙江省大多数地区、市、县都能清晰地收到浙江电台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