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孙子兵法和鬼谷子在网上买那个版本好

2024-05-14

1. 道德经孙子兵法和鬼谷子在网上买那个版本好

《道德经》,建议你购买贵州版的《老子全译》(即贵州人民出版社编撰的《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本书的特点是:注释和译文不但规范而且详细。
《孙子兵法》,建议你购买《孙子兵法新解》(即施芝华著,学林出版社出版)。本书的特点是:由军人施大校著写,是按原文的字句点评并解读。
《鬼谷子》,建议你购买《鬼谷子》(即王克平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本书的特点是:2011年的版本,书中废话不多,只有12万字,而且价格合理,网上折扣价才4元多。

上述书籍均可在当当网购买,全是正版,而且可以享受折扣。

道德经孙子兵法和鬼谷子在网上买那个版本好

2. 孙子兵法与经商之道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多年以前的春秋末期,是我国也是世界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与商业竞争都属于较量之争,均存在着谁胜谁负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制胜之道可以互为借取。下面,就若干问题试做讨论。

    一、应用“道、天、地、将、法”搞好企业经营

    《孙子兵法?计篇》写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一个企业在进行一项投资决策前,首先要体认投资的成败,会不会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所以事先要妥善评估,如资金有没有问题?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要?有没有强劲对手?销售渠道是否畅通?价格获利、广告、宣传、服务等情况是否已经了解清楚?待分析妥当,预计有把握时,再着手进行投资或引进技术设备。而这些问题都与“道、天、地、将、法”紧密相关。孙武所说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亦可同样适用于企业经营上,企业的“道”就是从企业经营者到全体职工都有一致的理念,有共同的奋斗目标,齐心协力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倘若企业面临经营上的困境,职工也能发挥“同舟共济”的精神,力挽狂澜,使企业再生。“天时、地利、人和”齐备,加之有良“将”,有多谋善断的领导班子,企业才有成功的把握。

    二、“知彼知已”,走向世界

    《孙子兵法?地形篇》中写道:“知彼知已,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在一个公司里,若能“知彼知已”,将会对事业的经营有莫大助益。要培养此“动力”,则应多费心观察与分析。一般人以为“知彼”较难,但要确实的“知已”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经营者要体认自己公司的实力,干部职工的才能,消费者对商品的反映,此外也要了解公司面对危机的应变力如何。除认真分析情况报表之外,还需要现场实地观察,繁复的资料更要借助电脑进行分析。对自己如此,对竞争对手也如此,这样才能全盘掌握情况,在经营上作出最佳的决策。

    三、“择人任势”,选将点兵

    现代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就是通过以人为核心的动态系统,实行整体控制,以创造最佳效益。人是国家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现代竞争中谁赢得人才,谁就能赢得经济振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孙子兵法?势篇》),企业经营者要能挑选优秀的干部任职,并充分授权,使其对市场的变化能独挡一面,如此,企业整体将发挥无比的潜力。等时机来到,也就同兵法所言,如圆石从高山落下一样,其势不可挡,而入据市场。“天下无不可用之兵,只有不可用之将”。企业经营者若能选择最优秀的人担任核心干部,则事业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四、“治气、治心、治力、治变”,发展企业文化

    《孙子兵法?军争篇》道:“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孙武所说的“治气”、“治心”、“治力”、“治变”,也是一个成功企业家应具有的素养。“治气”,就是要妥善安排工作时间,讲究工作方法,以发挥工作效力;“治心”,就是要重视上下级关系,避免员工闹情绪,以维持安定团结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治力”,就是要重视职工安全与卫生,给员工妥善的福利,使他们有旺盛的精力工作;“治变”,则是要重视企业纪律,发挥整体力量,也防止竞争对手趁虚而入。

    企业管理以“人”为中心,还是以“物”为中心,是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的分水岭。传统企业管理把“人”看作“经济人”,只是生产工具,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工作的;现代企业管理引入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认为“人”是“社会人”,人是有思维、有信仰、有理想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应想方设法,尽可能地满足职工的需求,而又达到企业预定的目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激发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企业文化是“社会人”这—概念衍生出来的产物,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如果我们把企业管理视为一台运转着的机器,那么企业文化就是保持这台机器高速运转的润滑油,是企业管理作为一门艺术的体现。

    五、“先知”为贵,信息先行

    《孙子兵法?用间篇》曰:“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现代管理工作的灵魂就是及时收集、储存、沟通信息。工商业信息情报的获得也贵在“先知”。 可分三个方面:一是对市场的流行动态能预判,二是能察知企业竞争对手的策略,或其研究发展的状况;三是对产品(商品)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及获取新产品开发信息。事实证明,信息先行才能刻意求新,人无我有,适销对路。信息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也关系到竞争较量的成败。

    六、“出奇制胜”,占领市场

    《孙子兵法?计篇》中提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就是运用“特殊”的手段,以“出人意外”、“变化莫测”的斗争谋略与方法取胜于敌。最高明的行动是别人没有意料到的行动。最高明的计谋是别人一时还认识不到的计谋。市场上需要某种产品或服务,别人尚未想到你先想到;别人尚未看到你先看到;别人看不上眼的事,你能抓住不放,悟出头绪,有所创新;别人尚未行动,你捷足先登,先出成果。如此,也就真正把孙子思想用活了。

3. 孙子兵法与经商之道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多年以前的春秋末期,是我国也是世界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与商业竞争都属于较量之争,均存在着谁胜谁负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制胜之道可以互为借取。下面,就若干问题试做讨论。

    一、应用“道、天、地、将、法”搞好企业经营

    《孙子兵法?计篇》写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一个企业在进行一项投资决策前,首先要体认投资的成败,会不会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所以事先要妥善评估,如资金有没有问题?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要?有没有强劲对手?销售渠道是否畅通?价格获利、广告、宣传、服务等情况是否已经了解清楚?待分析妥当,预计有把握时,再着手进行投资或引进技术设备。而这些问题都与“道、天、地、将、法”紧密相关。孙武所说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亦可同样适用于企业经营上,企业的“道”就是从企业经营者到全体职工都有一致的理念,有共同的奋斗目标,齐心协力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倘若企业面临经营上的困境,职工也能发挥“同舟共济”的精神,力挽狂澜,使企业再生。“天时、地利、人和”齐备,加之有良“将”,有多谋善断的领导班子,企业才有成功的把握。

    二、“知彼知已”,走向世界

    《孙子兵法?地形篇》中写道:“知彼知已,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在一个公司里,若能“知彼知已”,将会对事业的经营有莫大助益。要培养此“动力”,则应多费心观察与分析。一般人以为“知彼”较难,但要确实的“知已”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经营者要体认自己公司的实力,干部职工的才能,消费者对商品的反映,此外也要了解公司面对危机的应变力如何。除认真分析情况报表之外,还需要现场实地观察,繁复的资料更要借助电脑进行分析。对自己如此,对竞争对手也如此,这样才能全盘掌握情况,在经营上作出最佳的决策。

    三、“择人任势”,选将点兵

    现代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就是通过以人为核心的动态系统,实行整体控制,以创造最佳效益。人是国家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现代竞争中谁赢得人才,谁就能赢得经济振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孙子兵法?势篇》),企业经营者要能挑选优秀的干部任职,并充分授权,使其对市场的变化能独挡一面,如此,企业整体将发挥无比的潜力。等时机来到,也就同兵法所言,如圆石从高山落下一样,其势不可挡,而入据市场。“天下无不可用之兵,只有不可用之将”。企业经营者若能选择最优秀的人担任核心干部,则事业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四、“治气、治心、治力、治变”,发展企业文化

    《孙子兵法?军争篇》道:“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孙武所说的“治气”、“治心”、“治力”、“治变”,也是一个成功企业家应具有的素养。“治气”,就是要妥善安排工作时间,讲究工作方法,以发挥工作效力;“治心”,就是要重视上下级关系,避免员工闹情绪,以维持安定团结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治力”,就是要重视职工安全与卫生,给员工妥善的福利,使他们有旺盛的精力工作;“治变”,则是要重视企业纪律,发挥整体力量,也防止竞争对手趁虚而入。

    企业管理以“人”为中心,还是以“物”为中心,是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的分水岭。传统企业管理把“人”看作“经济人”,只是生产工具,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工作的;现代企业管理引入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认为“人”是“社会人”,人是有思维、有信仰、有理想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应想方设法,尽可能地满足职工的需求,而又达到企业预定的目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激发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企业文化是“社会人”这—概念衍生出来的产物,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如果我们把企业管理视为一台运转着的机器,那么企业文化就是保持这台机器高速运转的润滑油,是企业管理作为一门艺术的体现。

    五、“先知”为贵,信息先行

    《孙子兵法?用间篇》曰:“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现代管理工作的灵魂就是及时收集、储存、沟通信息。工商业信息情报的获得也贵在“先知”。 可分三个方面:一是对市场的流行动态能预判,二是能察知企业竞争对手的策略,或其研究发展的状况;三是对产品(商品)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及获取新产品开发信息。事实证明,信息先行才能刻意求新,人无我有,适销对路。信息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也关系到竞争较量的成败。

    六、“出奇制胜”,占领市场

    《孙子兵法?计篇》中提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就是运用“特殊”的手段,以“出人意外”、“变化莫测”的斗争谋略与方法取胜于敌。最高明的行动是别人没有意料到的行动。最高明的计谋是别人一时还认识不到的计谋。市场上需要某种产品或服务,别人尚未想到你先想到;别人尚未看到你先看到;别人看不上眼的事,你能抓住不放,悟出头绪,有所创新;别人尚未行动,你捷足先登,先出成果。如此,也就真正把孙子思想用活了。

孙子兵法与经商之道

4. 《鬼谷子》和《孙子兵法》两部书,有着怎样的联系?

《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是战国谋略大师“谋圣鬼谷子”王诩重要著作。王诩是纵横家的创始人,凭借此书,培养出张仪、苏秦等纵横家。《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瑰宝。两本书都处于战国百家争鸣时期,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两本书之间的联系。
一、简介《鬼谷子》写于战国时期,主要研究社会政治斗争谋略权术,核心内容就是教育纵横家如何通过权术谋略及辩论等技巧,实现社会政治目的。在日常生活中,说话技巧也关系到一个人的成败。此书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孙子兵法》,战国时期孙武所著,此书共有十三篇。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基本规律,例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无常势”等军事理论,影响极大。

二、关系                                                       《孙子兵法》比《鬼谷子》成书时间早,《鬼谷子》涉及大量的谋略问题,与军事问题触类旁通,因此也被认为是一本兵书。《孙子兵法》侧重于概括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偏重具体的技巧,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这两本书之所以能够在百家争鸣时期独树一帜,是因为两本书中都体现了哲学的思想,是实践和理论的统一。同时,两本书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后世的政治家和理论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古人智慧结晶《鬼谷子》和《孙子兵法》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历代军事家、政治家从中学习、掌握、总结军事经验,运用于指导军事实践和发展相关理论。其中的思想也被现代所研究和推崇,享誉国内外。

5. 《孙子兵法》与《道德经》思想的不同之处

老子战争思想如此深刻地在中国兵学长河中打上自己的烙印, 与老子高屋建瓴地在他
所说的“道”的立意下论兵有直接的关系。老子正是依据他的哲学思想, 所阐发的独
具特点的战争论及一系列的军事谋略思想和战争指挥艺术, 才为中国历代兵家所推崇
。我们没有理由不正视《道德经》用与影响, 倒不如说是老子“ 道” 的思想在军事
领域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所以我们从来没有把老子当作一个军事家, 而把他当作哲学
家, 原因就在于此。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开篇就讲“ 道” , 而且反复使用:“ 以
道佐人主者”、“ 有道者不处 、天下有道、不道早已” 等语言。孙子则是直接为言兵而言兵。《孙子兵法》一开篇就讲:“兵者, 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不可
不察也。” 这些都充分说明两者的主旨、立意之区别。前面说老子为“ 俭武” 论者也就是老子提出的“恬淡为上”, 老子的这一主张是直接从其“天下有道”的社会
理想出发的, 是直接反映其哲学思想的。而孙武则是一位慎战论者, 他极力反对轻率
用兵。他一再要求“ 明主慎之, 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很明显, 孙子是
从具体交战国的角度出发的, 是以用兵制胜为目的的。从字面上看, 老子认为“ 兵者
, 不祥之器” , 而孙子则认为“ 兵者, 国之大事” , 有人据此就说两人对于战争的
态度有原则区别, 认为前者是消极反对之, 后者则是积极对待之。这种观点并不准确, 
我们只能说这是缘于两人论述的主旨思想不一样, 立意角度不一样。老子论兵是依据
其哲学思想在论兵, 其论兵内容渗透着其独特的社会理想, 重在强调“ 俭武” , 以
求“ 天下有道” 。而孙武论兵则是就战争本身而具体地论述制胜韬略, 所以他把“ 
兵” 作为“ 国之大事” , 重在强调慎战, 以求全胜。《道德经》所体现的用兵思想
显然不是其主旨思想, 而只是对其主旨即“ 道” 的一种辅助说明和在军事这一领域
的展开和表现罢了。而《孙子兵法》 通篇是以研究军事及其战略战术诸问题为主旨, 
所有论述都围绕此主旨而展开。因此, 孙武在老子的基础上对具体的军事思想多有发
挥, 而且具体得多、完整得多, 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在战略论上, 孙武发挥老子的
“不争而善胜”的思想, 创造性地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选择论。他把用
兵之道分为“ 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 指出“善用兵者, 屈
人之兵而非战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 百战百胜, 非善之
善者也” ; 只有“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 。这较之老子的善战者“ 不武”
、“ 不怒”、 不之说, 要具体得多、完整得多。在战术论上, 孙武在《孙子兵法》
《势篇》中全面地发挥了老子的思想, 主张“ 奇正相生, 以奇制胜”等。老子的思想
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和人生深刻洞察和体悟的基础上的, 老子具有独特的宇宙观, 独
特的对生命、人类的观点, 老子谈战争的目的自始至终是把它作为其.. 天下有道.. 
的社会理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谈的。老子在《道德经》 七十章中也讲: “ 言有宗, 
事有君” 。有人认为由于老子哲学中带有个人理想化的成分, 因而使其论兵思想也带
有理想化的特点, 从而使其有些论述过于理想化、绝对化, 而孙武在这方面则客观得
多、具体得多, 也好把握好理解。实际上两者立意不同, 角度不一, 是不应该作这种
简单比较的。我们说老子是哲学家也正在于老子并不是站在哪一个具体交战国的立场
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问题, 老子的立意是从对人类终极关怀的角度来探讨问题的。而
孙子是从交战国之具体立场来看问题的, 所以对他讲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 、.. 知
己知彼, 百战不殆.. 、.. 避实击虚、出奇制胜.. 等思想我们就好理解得多。有人说
老子是一味反.. 武.. , 是理想主义者等等, 诸如此类的思想实际是对老子思想的误
解。总之, 理解老子战争思想必须上升到老子.. 道.. 的立意, 紧扣老子.. 天下有道.. 的情怀来理解。老子并不是一味反.. 武.. 、不用.. 武.., 因为老子知道这在现实中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在遭受外敌入侵的情况下, 老子赞同.. 不得已.. 而进行御敌自卫战争, 倡导要.. 善胜.., 并且由此提出一系列用兵治军原则, 
而这些原则无不体现和渗透着老子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和重视生命本身价值的人生态
度。同时, 我们还看到追求健康与长寿也是老子思想的独特之处。老子重视生命本身
的价值, 主张在稳定、平静中颐养天年, 反对摧残生命, 这也是老子思想中非常鲜明
的观点。总之, 老子的立足点在于使 天下有道 , 认为天下无道是产生战争灾祸的根
源; 孙子的立足点在于用战, 强调道对于战争胜负的作用。四、老子谋略思想的精神实质道德经..具有特殊的语言方式, 其中有些语言很容易使一些初读者无视老子情怀、不
明本末地把这一类话当作纯粹的谋略来解读, 如果再加以曲解甚至自以为得其意而把
这种心得也当成..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时, 这时候就真的会把《道德经》 当成讲阴
谋的书来读了。近人章太炎也说: 老聃为柱下史, 多识故事, 、《六韬》之旨, 著五
千言, 以为后世阴谋者法。 当然还不能说章太炎也认为老子是讲阴谋的, 但章太炎在
这里确实揭示出了这种早已存在的对老子误读、误用的现象。可是老子提出“ 天下有道” 的社会理想, 开出“道” 治社会的良方, 希望人们通过自身“ 德” 的修养回
到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中去正是针对“ 人多利器, 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 奇物滋起
”.“智慧出, 有大伪”。 等后世所谓的阴谋现象的。老子讲.. 绝巧弃利, 可谓非
常明确直接地表明了对搞阴谋的态度。司马迁在其《史记》中认为, 老子修道德。本
来是讲修养的书, 被当成.. 后世阴谋者法.. 的书, 这真是对老子的大冤枉和大曲解
。正如必须从老子之特定情怀和社会理想着手, 才能从实质上理解老子言兵之用意一
样, 我们也只有理解老子之博大情怀和特定动机, 才能从根本上理解老子所讲谋略思
想的精神实质。我们在前文中曾分析老子讲的“ 道” 不仅体现为一种情怀, 而且也
表现为一种规律。老子希望人们..“知足” 、“ 恬淡”等不仅是作为一种德的要求, 
而且本身也是顺应“ 道”的规律的表现。《道德经》 中所讲谋略, 正如我们前面讲
“柔弱胜刚强” 的道理一样, 实际上是老子对道..的规律在应事上的揭示。理解..道
德经.. 之真义, 必须透过这些表面的语言方式, 看到其思想情怀和精神实质。老子讲
的功成而不居、 上善若水、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大丈夫处其厚, 不居其薄; 处其
实, 不居其华 等, 这些都是伟大高尚心灵的体现, 老子谈治国、用兵, 乃至处世中的
谋略, 都是希望人们如“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 通过身体力行老子德的要求, 从而
做到按“ 道”的规律办事, 进而实现老子“ 天下有道”的社会理想。这才是老子的
本意。《老子》 通篇都渗透着其博大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和“ 天下有道” 的社会理想。在这样一种伟大情怀之下, 怎么能说老子是阴谋家, 是讲阴谋的呢? 谋略和阴谋是
一字之差, 离开老子.. 道.. 的情怀, 就会导致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规律是客观存
在的, 老子的谋略思想是规律和情怀的统一。离开老子的情怀, 离开老子主观动机来
谈老子的谋略, 就失去了其根基和本源, 也就不可能准确理解并运用老子在《道德经
》中所讲的规律, 而且也实际上造成了对老子思想情怀的根本背离。

《孙子兵法》与《道德经》思想的不同之处

6. 《鬼谷子》和《孙子兵法》。这两本书,哪本写的更早?

《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
鬼谷子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20年。
很明显,《孙子兵法》写完100多年后,鬼谷子才出生。自然是《孙子兵法》比《鬼谷子》写得早了。
《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

7. 为什么说得先读懂《道德经》才能理解《孙子兵法》呢?

这个说法有误。
读懂《道德经》自然对理解《孙子兵法》大有裨益,这毫无疑问。就如同读懂《孙子兵法》对理解《道德经》大有裨益一样。

《道德经》的核心是太极与阴阳,《孙子兵法》的核心也是太极与阴阳,不同的是,《道德经》侧重于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孙子兵法》侧重于军事战争,他们都是易经思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而已。

我们说易经是六经之首,群经之始,诸子百家之源,既然诸子百家同根同源,必然一脉相承,思想相通,因此在读《孙子兵法》之前多看看其它各家的典籍,都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理解孙武的军事思想。
《道德经》中有关于军事战争的论述,《易经》中也有关于军事战争的论述。正如清代思想家魏源在《孙子集注序》所说“《易》其言兵之书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所以动而有悔也。”吾于斯见兵之情。《老子》其言兵之书乎,“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吾于斯见兵之形。孙子其言兵之书乎,“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无智名,无勇功”。吾于斯见兵之精。故夫经之《易》也,子之《老》也,兵家之《孙》也,其道皆冒万有,其心皆照宇宙,其术皆合天人、综常变者也。”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被后人尊为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说孙武是兵圣、百世兵家之师都没有问题,但说他是东方兵学的鼻祖就有问题了。我看本问题的回答中就有人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这种说法同样是不对的。
在《孙子兵法》之前,有西周开国国师姜太公(约公元前1156年—约公元前1017年)的《六韬》(又称《太公兵法》),比《孙子兵法》早了500多年。《孙子兵法》中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观点、理论和章句都能在《六韬》中发现踪迹,具体内容在此就不一一罗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可见孙武受太公的影响非常大,《六韬》的价值并不低于《孙子兵法》。

另外,老子、孔子、孙子大致是同一时代的人,老子生卒时间大概是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1年,孔子是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孙子是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也就是说老子可能只比孙子大20岁左右,孔子比孙子大6岁左右。所以很难说孙武在创作《孙子兵法》时受到《道德经》的很大影响。

为什么说得先读懂《道德经》才能理解《孙子兵法》呢?

8. 我只读过初中,想读《论语》、《孟子》、《孙子兵法》、《道德经》。要买点什么工具书啊?

一本古汉语词典,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当然《汉语大辞典》、《辞源》之类的更换,如果有电脑,直接用灵格斯下载一些词库也行,手机上的欧路也有古汉语词典词库。

原著,带简单注释,带直译的也行。切忌购买某某读论语之类的书,那些大多都是将现代成功学及读者、意林之类的“心灵鸡汤”的一些观点,硬套到原著中的,没读过原著的,读了这些,以后甭想读懂原著不说,还容易将思想带沟里去。
推荐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十一家注孙子、老子今注今译、道德经智慧日用贯通。
这些基本是古文专业的大学本科生才会涉及到的东西,下面的拔高基本都是专业级的古汉语研究者才会做的。

下面是拔高。
论语: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正义、论语疏证、论语译注、论语浅解。
孟子:孟子注疏、孟子集注、孟子正义、孟子译注。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孙子,蒋百里、刘伯承、陶汉章、许诗玉、钮先钟、朔雪寒、服部千春等对孙子兵法的解释。
道德经:河上公注老子、王弼注老子、严遵注老子、傅奕校老子、道德经圣解、老子今注今译、道德经智慧日用贯通。
以上很多都能找到电子版。

再次拔高我基本说不了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肯定需要繁体未断句的原典,甚至是某些出土文物上的经文原典;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这些也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