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024-05-08

1. 如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迫在眉睫。本文试图从微观、宏观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地位,尤其在增加就业机会、技术创新、活跃市场及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社会与政府关注的焦点。为此,极有必要探讨在新形势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对策,以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应对国内国际的竞争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商业银行等微观因素,也有金融发展程度、国家法律政策等宏观因素,下面对于这些因素具体分析。 
(一)微观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自身问题。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资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没有完整的企业规划、倒闭率高、贷款偿还违约率高。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0年末,在工、农、中、建、交五家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涉及贷款本息5792亿元,其中经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金融债务企业达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29%。其中逃废金融债务的中小企业不乏其例;中小企业的产品表现出技术含量低、质量差、缺少售后服务等,在竞争方面大都采用竞相压价手段,假冒伪劣产品也多与中小企业有关,许多产品的责任事故也是中小企业所为。因此中小企业本身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是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 
2、银行贷款管理问题。由于中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需求的规模较小,使得审查监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较高,金融机构为了避免不利选择及信息不对称,往往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近期国家一再把降低银行不良资产视为国有银行改革的重中之重,因而从趋势上来看,商业银行信贷责任约束趋向严格。例如实行贷款管理责任制和主责任人制度、落实经办人员和主责任的个人清收责任;加大对新增贷款不良率的控制力度,这就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更加严格。 
3、抵押和担保中介问题。抵押和担保是金融机构对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保护自己利益的重要工具。在中国,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条件较为苛刻。除了土和房地产外,银行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品。而且不少中小企业由国有及乡镇企业改制而来,企业资产为租赁或划拨而来,不能作为抵押资产或抵押率极低。抵押贷款涉及的中介收费有评估费、登记费、公证费、保险费、注销抵押费等多种形式,而且企业贷款金额小,中介费占贷款利息支出的比重很大,让不少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国内担保机构和保险机构以其自身信用为保证,但是,担保机构规模小、担保能力十分有限。同时担保中介费很高,一些担保公司要求企业将20%的保证金存入该公司账户,手续费按月收取担保金额的0.2%,严重挫伤了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积极性。 
(二)宏观原因分析 
1、国家对企业的政策。长期以来,政府在资金、税收、市场开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一直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和竞争条件的不平等。据对辽宁500 户中小企业的调查,能从银行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仅占21.7%,且大都为国有中小企业。结果,中小企业向社会提供了效益, 却难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融资供方市场不能使他们得到相应的回报。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供给的办法只能依靠自身内部利润积累,或者将大量资源用于融资市场, 其融资成本相应升高。同时由于今年国家积极鼓励引进外资,因此实际上中国的外资企业享有许多“超国民待遇”,例如外资企业不管规模大小和地位轻重,均具有商品进出口的权利,可以直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而且国家及地方政府为外资企业提供“特事特办”,减、免税,亏损弥补等等优惠待遇。所以国内中小企业既没有国家扶持,又没有优惠待遇,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国家政策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地位,其融资困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2、国内利率未实现市场化。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额度相对较小,信息成本和监管成本就自然相对较高,同时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却很高,所以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收取较高的利息或收费是很正常合理的。美国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就比对大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平高出1~1.5个百分点左右。但是中国中央银行目前对利率和收费的规定是固定的,自由浮动的范围十分有限,这种机制不利于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限制金融机构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收费会挫伤金融机构调查和收集中小企业信息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 
3、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由于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限制,我国中小企业基本无法进行直接融资。如我国深沪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这使处于成长期的效益好但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进入证券市场。同时债券市场上,受到“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约束,中小企业也很难以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因此直接融资渠道基本没有。 
4、缺乏为企业资本性融资的“二板市场”和股权交易场所。风险投资对于缓解高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资本缺口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第二板市场”,风险投资将不可能通过新股发行收回投资,显然不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此外,我国目前也缺乏区域性的股权交易市场,也就无法缓解中小企业的资本性缺口。 
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企业自身要按期制定企业的发展计划,规范管理,加大信息披露。严格管理产品质量,依法经营,合法纳税,努力提高信用水平;借款要按期归还本利,不能归还要详细同银行磋商寻求解决方案,从而保持良好的信用纪录。同时国家应会同工商、税务、司法、金融机构等,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监管,提高其财务信息透明度和真实可靠性。 
(二)建立比较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优质担保服务。如美国成立了联邦永久性机构——中小企业管理局(SBA),由中小企业管理局代理联邦政府为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且担保所需资金由美国联邦政府投入,担保金额可达融资额的85%~90%;日本则成立了信用保证协会和信用保险公库,信用保证协会下的信用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当中小企业难以偿还贷款时,信用担保公司可以从信用保险公库中获还贷金。 
(三)设立民间专门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资金支持和优质的理财服务。德国设立民间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日本则设立了相互银行、信用金库、信用合作社等民间金融机构,这些民间金融机构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更重要的是与中小企业建立长久的关系,为其提供周到的咨询和理财服务,以保险金替中小企业偿还,从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 
(四)增加融资渠道是中小企业增资的必由之路。国家有关部门应在进一步深化金融、企业改革的同时适时推出新的融资渠道,下大力气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新市场,适当降低新市场中小企业发行上市的门槛,简化程序、便捷服务、提高效率,并尽可能减少筹资成本。尽快建立更广阔、更规范的债券或股票交易市场体系和二板市场,针对业绩良好而尚未具备上市交易条件的中小企业开辟柜台交易市场体系。对已有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应保护其自主经营权,不能收权、归大堆(强行合并机构)。此外,在条件成熟时设立民间投资机构或投资基金,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发展所属地区的经济,在建立健全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和担保机制的基础上,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如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 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有什么?

1、政府因素
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这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历史原因。大型企业能够容易地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得到资金,而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却相应被提高了许多,中小企业要取得贷款必须付出更大的成本。
2、金融机构因素
银行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约束中小企业融资。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政府为有效地避免金融危机带来更深层次的危害,都采取了谨慎性原则。这一宏观调控,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首先受到伤害。金融机构内部清理整顿,使得银行收缩信贷规模,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惜贷”。在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小企业的规模歧视依然存在,大银行从节约成本费用角度出发,不愿向中小企业投放资金。虽然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和地方性商业银行等成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行,但是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不能完全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最终还是制约着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
3、信用担保体系因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少,并且担保基金的种类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民营担保机构受到所有制歧视,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而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受到较大制约。
由此可见,除了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外,中小企业自身也要多努力,寻找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办法。这中间包括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提高企业信誉和形象。企业经营规范了、实力和信誉上去了,金融机构自然会为其打开融资大门。

3.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是什么?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1、中小企业的员工素质水平不高。我国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2、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中小企业的初始资本小,可抵押的资产少,多数企业由于处于初创期,用于投资和研发新产品以及拓展新市场的费用占比大,导致企业的盈利水平低下,同时也导致了企业的现金流不稳定、资金链脆弱,抗风险能力差,一旦遇到问题,资金链断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会受到沉重打击。3、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由于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初创期,在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着问题:在存货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随意性较强;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及制度;将运营资金盲目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重视利润而忽视现金流量的管理等。这些问题导致了财务管理的乏力,进而了加大企业融资的困难程度。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1、积极推进担保公司有序发展。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银行需重视与担保公司合作的策略,合理分散担保业务风险。一方面推进银行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合作发展。政府方面要继续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在继续执行奖励、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风险补偿机制,健全再担保体系,为银担合作共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激发市场活力逐步降低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增强金融市场竞争力,激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意愿,充分发挥中小银行或非正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优势,对现有的创业板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加快私募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增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3、中小企业需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在改善外部环境的之前,企业需要首先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要提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重视,提升财务管理知识;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严格财务制度,合理规划资金使用;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专注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之外,充分利用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各种力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从而改善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识全知道系列丛书》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是什么?

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解决方案:1、政府首先要给金融机构松绑,在监督管理上有所调整,这样金融业才能放开干。想想我们的房地产为这20年为啥发展这么快,没有国家金融的支持是不行的。比如拿地就可以贷款,房子修几层就可以卖,月入5000的人,贷款50-60万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些都是金融业的支持,也是政策的引导。2.银行业的追责机制也要调整,否则,信贷员天天头上悬着的都是收不回来怎么办?终生追责?怎么去考虑小微企业?3.银行的激励机制也要变,既然,要向小微企业贷款,那么相关的奖励也要调整方向。4.银行要下放一些部分审批权力,让听到炮声的人决策。5.打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把小微企业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打通,大数据运用。6.适当的发展新的金融机构,比如国有大银行不愿意做小微贷款,是不是可以考虑成立一些专门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银行。

5. 中小企业融资难该如何解决

  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分别达60%和40%,为社会提供了84%的就业机会。但与我国中小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中小民营经济的融资现状与其地位的不匹配性已成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冲突。据海通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80%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30%的中小企业资金十分紧张。

  现状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三个方面:银行贷款;政府扶持;企业自身。

  (1)银行贷款

  从银行方面看,虽然中小企业对银行较为依赖,但其从银行得到贷款份额较少,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上海中小民营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比重仅占6%。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主要投向是大型国有企业,较多的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有时不得不求助于民间高利借贷,由此引起了众多的债务纠纷。从企业方面看,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贷款加息等体现了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着体制性的障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小民营企业经营业绩总体不佳与融资信用度低。另外,虽然各地都出台了《关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并安排了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资金。但是由于担保人资产抵押及企业自身信用担保的苛刻条件,使较多的中小民营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的优惠。据调查,目前按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现行的规定办理贷款的户数与金额,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差距甚远。

  (2)政府扶持

  国际上,政府扶持的手段主要有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税收优惠、信用担保、风险投资、金融服务等。就我国而言,前三项运用较多,下面将就这几点进行详细论述。财政补贴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国家或地方科委、专家组评估确属技术先进但短期有亏损的中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创新领域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给予相当于投资额一定比例的津贴或补助,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对于符合国有资产投资方向的产业部门,政府可以直接对属于此类产业的中小企业进行资本投入,或者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无论哪种形式的财政补贴,均是国家给予中小企业的直接资金支持,有直接性、权威性、实效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制度因素的缺失,造成了中小企业对国家财政的过分依赖,市场的调节作用降低,中小企业的功能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

  政府采购政策实质上属于保护型的扶持政策。通过政府采购,扩大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达到扩大生产、促进发展的目标。通过公开发布的政府采购招标信息,规范的招投标程序,科学、严格的评审制度等等,为中小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领域创造平等参与竞争的前提条件,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更加公平的机会。由于这是一项倾斜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在具体操作上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所以就需要一系列量化标准的出台,以保证政策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在实际操作中,更应避免“多头管理”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确保政策实施到位。税收优惠是各国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通行做法。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的统一比例税率33%,而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差别税率,即中小企业低税率、大企业高税率的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的不合理负担。尤其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对其利润再投资部分可实行税收抵免政策。对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中小企业适当减征营业税,对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给予适当的个人所得税减免。

  资本市场体系的设立和金融改革的深入,需要依靠政府扶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减少中小企业的资本缺口。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而建中小企业板块则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首要环节和切入点,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可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进而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信用担保政策是由政府牵头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发展为以社会、企业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担保体系。信用担保机构的形式有政府出资组建担保组织,银行提供配套专项贷款,其运作方式可以采用委托政府选定的商业银行或投资公司管理和组建政策性金融担保机构进行;二是由政府、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担保机构,实行会员制的运作模式。虽然政府出面为企业担保的有效性仍值得商榷,但无论哪种担保政策,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的坏账负担,需要一个制度框架对其进行规范。

  (3)企业自身

  中小企业以自身为核心的融资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部分,内源融资通过内部职工持股、盈余公积金的合理使用等实现,外源融资主要有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下面将主要阐述一下股票融资。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私募市场的不健全,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目前,沪深两市仅有上市公司1285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新建立的中小企业板块作为满足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平台,其独特的引导、示范和催化功能,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将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板块既是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讲求上市公司质量的市场,也是培育创业理念、催生创业机制的市场。然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即使深圳交易所短期内“速成”,使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数量达到100家以上,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说在相关法律和上市规则不作大幅修改的前提下,已上市或拟上市的中小企业,都称得上是中小企业中的“大企业”,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小企业中做大的企业融资困难通过上市得到缓解,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获取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私募”等其他直接融资渠道因为法律等原因也未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原因

  从中小民营企业主要的三个融资渠道出发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1.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筹资难

  长期以来,中小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较难。具体而言,一是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战略和方式发生变化。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包括贷款在内的社会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任务,中小民营企业受到冷落。为加入WTO做准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确立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两大”战略,中小民营企业未被列为贷款重点。二是基层金融系统对贷款实行连带责任制,对贷款责任人实行连带责任制度,加上基层银行授权、授信不足,给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带来一定困难。三是中小民营企业资本收益不相称,影响到银行贷款的积极性。银行给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额度一般较小,且手续繁琐,业务量大,费时费力,业务成本高。加上贷款利率受到政策调控限制,与贷给国有大中企业的利率差别不大,利润小而风险大。因而银行往往给几十家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额抵不上给一家大中企业的贷款多,省时省力,风险小。四是为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系统中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方式作了重大调整,由过去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改为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中小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小,企业发展急需资金,通常没有有效资产做贷款抵押或质押,无法提供银行通常需要的足够的担保。五是中小民营企业信息缺失也是银行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和投资的障碍。另外,现代企业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其财务制度建设与经营管理不规范,对银行的决策易产生误导。据中国农业银行调查,80%的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财务报表,中小民营企业利息回收率为43%。可见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经营管理不规范已成为制约自身发展,导致筹资贷款难。

  2.政府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本身存在操作性的不足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为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99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要求民生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合作社在支持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1999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在金融服务体系、贷款评估、贷款条件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划和指导。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尚缺乏有效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大都是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对处于商业化、市场化转变过程中的各金融机构的约束力明显不足。因此,落实这些政策尚需要一些时间。

  前国家经贸委作为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近年来在中小企业方面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进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1999年6月,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截至2000年10月底,全国一共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省级或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从各地的实践看,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在提高中小企业信用,保障银行的债权安全,改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状况,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确实会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具体操作来看,仍有如下主要问题:一是过度控制风险造成担保效率低下;二是缺乏再担保机构以及地方政府担保能力弱;三是担保机构不独立与行政干预;四是共担风险与调动银行积极性不够;五是行业自律与市场准入规则不完善;六是信用与互助担保、商业担保的分工不合理;最后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创造守信的市场环境。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尚不明确。一些创业投资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英国将创业投资企业视为“投资管道”,免征所得税,对投资者实行税收抵扣。但我国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税收激励政策。

  3.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没有打开

  中小企业不熟悉国际融资渠道和国际化融资的规范时限、文件资料要求;不清楚自身资本需求、选择和潜在的融资费用;不了解海外证券交易市场的运行规则等等均制约着其融资渠道的拓展。在内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还缺乏一套完善的融资管理机制,对各种新的内部融资方法缺乏必要的认识,运用较少,再加上企业规模、融资渠道的限制,使得内部融资的发展十分缓慢。从股票市场来看,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偏低,融资成本较高,加大了企业筹资成本。而大部分受融资难困扰的中小企业,还不符合国内市场上的盈利标准。另外,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但蕴含较大风险。从债券市场来看,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务融资渠道基本封闭。目前国家每年都发行一部分企业债务,但是现行公司法、证券法及有关部门法律条文严格规定了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及发行条件,面对门槛过高的债市,中小民营企业只能望而却步。有时,中小民营企业会求助于一些民间“金融组织”,以高出正常利率10%-40%的利率筹资。这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不利于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

  途径

  为尽快消除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和种种障碍,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以上述三个方面为核心展开,有如下的途径:

  1.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体系

  (1)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处理中小企业的存贷款事宜,提高中小企业资金运用的效率和专业性。条件成熟时,还可组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专门落实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商业性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充分发挥地方性的非国有银行金融机构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了解的优势。同时,加快金融网点的铺设,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从目前已有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来看,因普遍缺乏政策性融资权,在其政策环境、体制结构、经营管理、自身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整体经营状况不佳,没有很好地起到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作用,影响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2)充分利用创业板市场。虽然目前内地的创业板市场已具雏形,但发展尚不完善,而香港的创业板市场发展成熟,为新兴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符合该市场上市要求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可考虑到香港的创业板市场上市。

  2.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经济金融政策体系,发挥中小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府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过程中应做到: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和交易成本。如重新考虑不适合服务中小客户的规章制度,关注相关的抵押法规以降低风险、制定对创新发展必需的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框架;增强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如促进专业贷款技术的革新,使金融机构能够低成本的评估中小企业信用,对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如降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要求等。具体来看:

  (1)各级政府要建立专门服务管理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机构,专门研究并负责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扶持,包括利用政府资金向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及经济布局的中小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向高科技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投资基金。

  (2)建立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信用保险基金,完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缓冲机制。一方面充分挖掘动产担保资源潜力,债务人一旦不能还贷,债权人无须通过诉讼便可直接拍卖质物;另一方面实行凭订单贷款,山东、江苏搞脱水蔬菜加工的企业,只要有订单,银行考察属实后,就可以办理贷款手续,这确是一种既便捷、风险又较小的贷款方式。

  (3)鼓励商业银行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向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承兑、贴现、转账、财务管理、信息服务等新型金融服务,使其享受与大中型企业同等待遇。企业间资金拆借、“三来一补”、卖方信贷、赊购等均是理想选择。

  (4)制定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尽快出台具体办法,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进行捐赠,准予捐赠支出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

  3.企业自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度发展股份融资

  新的《证券法》对包括股市和债市在内的直接融资市场准入采取核准制,为中小民营企业打开了通道。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使中小民营企业有了一个特定的市场融资渠道,和使其股权得以便利流动场所,为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股权交易和流动提供方便。为此,中小民营企业要加强自律,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机制,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经营能力,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增强企业运作透明度,促进企业建立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小企业融资难该如何解决

6. 为何中小企业融资如此困难?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有机活力成分,但长期以来,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使中小企业发展困境重重。日前,中国平安旗下金融壹账通发布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变革与金融科技前沿发展(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指出,金融科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以及生物识别等科技为切入点,将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视野。

在经过深度调研后,白皮书指出,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面临着诸多难点。一是对于小微客群信息甄别的难度较大,对获客和风控带来挑战;二是人工采集客户信息,效率低,成本高,风控难;三是中小企业客户单笔融资金额一般较小,而单户服务成本较高;四是手续复杂,放款周期长,服务效率低;五是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较低,价格偏高;六是受利差收窄、银行之间竞争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较大,中小银行获客难度加大。

因此,白皮书认为,中小企业迫切需要个性化金融产品、更灵活化的金融服务手段、综合化金融服务与便捷化金融服务程序以缓解金融服务困境。来源:央广网

7. 中小企业融资难?难在何处,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据国家信息中心等机构在2003年初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缺口很大,长期贷款更无着落,企业资金总体紧张。在被调查的企业中,60.5%的企业没有获得1-3年的中长期贷款,而在能够获得中长期贷款的企业中,仅16%能满足需要。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中小企业的特点和传统金融业的特殊性是两个主要原因。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对融资具有不利影响
首先,中小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不确定性大,抗风险能力远远不如大型企业,难以吸引投资者,这对融资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其次,中小企业自有资本少,规模小,负债能力有限。可用于抵押的厂房、设备少,价值低。
再次,中小企业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量小,频率高,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增加了融资的成本。
二、传统金融业的特殊性
1.传统金融业的信贷配给
信贷配给是指贷款人基于风险与利润的考察,不是完全依靠利率机制,而是往往附加各种贷款条件,通过配给的方式来实现信贷交易的达成。它表现为两种情况:(1)在对借款人信用评级的基础上,一部分申请人可以得到贷款而另一部分则被拒绝,即使是后者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得不到贷款;(2)借款申请人的借款要求只能得到部分的满足。
2.理论解释
现代经济学对信贷配给有两种解释,最典型的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信息角度对信贷配给行为的解释,另一种解释来源于产权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由于交易双方中的一方掌握相关信息而另一方没有这些信息,或者一方比另一方掌握的相关信息多,从而使信息劣势一方的决策受到不利的影响,即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最突出的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在金融市场上,潜在的不良贷款的风险主要来自那些积极寻找贷款的人。因此,最有可能导致与期望结果不符的人往往是最希望从事这笔交易的人。例如,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往往对于风险较高的贷款客户提高利率。然而,冒高风险者或者纯粹的骗子是最急切想要得到贷款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极可能不能偿还贷款或者根本不打算偿还,因此,他们并不在乎高利率。事实上,越是能够承担这种高利率的客户,就越有潜在的风险。因此,银行认识到这个问题,很有可能选择不发放或者少发放贷款,这就是逆向选择。由于存在逆向选择,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增大,即便市场上有风险较低的贷款机会,由于银行很难将风险低的贷款机会和风险高的贷款机会完全分辨出来,因此,银行有可能决定不发放贷款。
道德风险往往发生在交易之后。贷款者发放贷款之后,借款人有可能从事那些贷款者不希望他进行的一些活动。道德风险的存在也会降低贷款者发放贷款的意愿。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中小企业签订的合同一般不为公众所知,其有关的生产、销售、财务以及经营者的能力等信息基本都是完全的私人信息,外部投资者很难掌握。同时,中小企业一般不能公开上市交易,也没有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其进行信用评级。许多中小企业不能全面编制财务报表,尤其是现金流量表,很多并未经过审计。总之,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更易受信贷配给的影响。
斯蒂格里茨和温斯指出,即使没有政府干预,由于借款人方面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信贷配给可以作为一种长期均衡现象存在。银行的期望收益取决于贷款利率和借款人还款的概率,因此,银行既关心利率水平,更关心贷款的风险。如果贷款风险独立于利率水平,在资金的需求大于供给时,通过提高利率,银行可以增加自己的收益,不会出现信贷配给问题。然而事实上,银行在不能观察出借款人的投资风险时,提高利率将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逆向选择),或者诱使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道德风险),从而使银行放款的平均风险上升。原因在于,那些愿意支付较高利息的借款人正是那些预期还款可能性低的借款人。结果,利率的提高可能是降低而不是增加银行的预期收益,所以银行宁愿选择在相对低的利率水平上满足借款人的申请,因而信贷配给就出现了。
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往往实施信贷配给,使得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处于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

中小企业融资难?难在何处,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8. 中小企业融资难?难在何处,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据国家信息中心等机构在2003年初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缺口很大,长期贷款更无着落,企业资金总体紧张。在被调查的企业中,60.5%的企业没有获得1-3年的中长期贷款,而在能够获得中长期贷款的企业中,仅16%能满足需要。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中小企业的特点和传统金融业的特殊性是两个主要原因。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对融资具有不利影响
首先,中小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不确定性大,抗风险能力远远不如大型企业,难以吸引投资者,这对融资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其次,中小企业自有资本少,规模小,负债能力有限。可用于抵押的厂房、设备少,价值低。
再次,中小企业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量小,频率高,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增加了融资的成本。
二、传统金融业的特殊性
1.传统金融业的信贷配给
信贷配给是指贷款人基于风险与利润的考察,不是完全依靠利率机制,而是往往附加各种贷款条件,通过配给的方式来实现信贷交易的达成。它表现为两种情况:(1)在对借款人信用评级的基础上,一部分申请人可以得到贷款而另一部分则被拒绝,即使是后者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得不到贷款;(2)借款申请人的借款要求只能得到部分的满足。
2.理论解释
现代经济学对信贷配给有两种解释,最典型的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信息角度对信贷配给行为的解释,另一种解释来源于产权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由于交易双方中的一方掌握相关信息而另一方没有这些信息,或者一方比另一方掌握的相关信息多,从而使信息劣势一方的决策受到不利的影响,即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最突出的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在金融市场上,潜在的不良贷款的风险主要来自那些积极寻找贷款的人。因此,最有可能导致与期望结果不符的人往往是最希望从事这笔交易的人。例如,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往往对于风险较高的贷款客户提高利率。然而,冒高风险者或者纯粹的骗子是最急切想要得到贷款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极可能不能偿还贷款或者根本不打算偿还,因此,他们并不在乎高利率。事实上,越是能够承担这种高利率的客户,就越有潜在的风险。因此,银行认识到这个问题,很有可能选择不发放或者少发放贷款,这就是逆向选择。由于存在逆向选择,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增大,即便市场上有风险较低的贷款机会,由于银行很难将风险低的贷款机会和风险高的贷款机会完全分辨出来,因此,银行有可能决定不发放贷款。
道德风险往往发生在交易之后。贷款者发放贷款之后,借款人有可能从事那些贷款者不希望他进行的一些活动。道德风险的存在也会降低贷款者发放贷款的意愿。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中小企业签订的合同一般不为公众所知,其有关的生产、销售、财务以及经营者的能力等信息基本都是完全的私人信息,外部投资者很难掌握。同时,中小企业一般不能公开上市交易,也没有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其进行信用评级。许多中小企业不能全面编制财务报表,尤其是现金流量表,很多并未经过审计。总之,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更易受信贷配给的影响。
斯蒂格里茨和温斯指出,即使没有政府干预,由于借款人方面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信贷配给可以作为一种长期均衡现象存在。银行的期望收益取决于贷款利率和借款人还款的概率,因此,银行既关心利率水平,更关心贷款的风险。如果贷款风险独立于利率水平,在资金的需求大于供给时,通过提高利率,银行可以增加自己的收益,不会出现信贷配给问题。然而事实上,银行在不能观察出借款人的投资风险时,提高利率将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逆向选择),或者诱使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道德风险),从而使银行放款的平均风险上升。原因在于,那些愿意支付较高利息的借款人正是那些预期还款可能性低的借款人。结果,利率的提高可能是降低而不是增加银行的预期收益,所以银行宁愿选择在相对低的利率水平上满足借款人的申请,因而信贷配给就出现了。
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往往实施信贷配给,使得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处于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