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

2024-05-08

1.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所属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等离子体物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点,采取理论学习和科研工作相结合、导师和课题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原则,以科学研究为主线,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使硕士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创新的科研思维水平以及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这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宽广的就业领域,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雄踞全校前列,即使在因受全球金融危机而最困难的2009年,年底就业率达到95%,名列全校第一。学院考研录取率逐年递增,在2009年450名毕业生中,有109人考上研究生,其中70%的学生被国内著名的211大学录取,有40人被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985学校录取。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

2.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介绍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在我校原电子信息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等单位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学院设有电路与系统、通信工程、信号处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4个专业课和基础课教研室;8个教学科研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室、通信工程综合实验室、等离子体实验室;2个研究所:等离子体技术设备研究所;1个具有40多种外文期刊和多种中文期刊的资料室。

3.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

学院始终坚持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全力提高办学层次,近期准备申报“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湖北省重点学科,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启动了“电路与系统”硕士点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点的筹备工作。学院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任务,近3年先后主持了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2项和20余项横向项目,在图象处理与多媒体通信、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及其应用、激光光谱、电力电子技术、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等学科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学院学术氛围活跃,学术研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通过部级鉴定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仅在国际、国内公认的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超过150篇。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

4.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学院领导

院党委:党 委 书 记: 巴玉玺党 委副书记: 张鹏院行政:院长: 陈少平(负责全面工作)副院长: 侯建华(负责教学工作)副院长: 熊承义(负责研究生及科研工作) 办公室主任:刘玉教学秘书: 陈慧实践教学秘书:余敏

5.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办学理念

多年来,学院始终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如何让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上受到科学系统、严格正规的训练是我们办学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学院千方百计地争取经费,对3个专业连续3次成功申报国家财政专项1400万元,先后建设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学生科研创新4个大型综合实验室,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学院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和思路,深入开展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应用创新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一大批优质教学资源,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建设中,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技术实验中心被评为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学院拥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办学理念

6.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扎实的科研基础。现有专任教师71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29人,教师中博士29人(其中博士后5人),在读博士19人,硕士生导师20人。学院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走科研兴院之路。多年来,本学院教师在人工智能、演化计算、文字识别、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信息安全、计算机密码学、数字图像处理、神经网络、机器证明等领域内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及横向合作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6项,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110余篇次。

7.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学院历史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81年学校重建后恢复的物理系,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教学单位之一。1983年,物理系开始招收首届学生。1984年,设置电子技术专业(专科)。1988年,物理系更名为电子工程系,电子技术专业升格为本科专业,成为学校最早设置的工科院系。2001年初,学校将原来的电子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合并成立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9年10月,由于专业与学科发展的需要,原有的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成立新的电信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从原来的电信学院分离另立学院。 学院现设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506人。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离子体技术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在校硕士研究生78人。在本科教学上,学院设有电路与系统、应用电子技术、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号处理、计算机、大学物理7个教研室;实验设备和办学条件优良,建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学生科研创新4个大型综合实验室,下设32个分室,实验室总面积5000平方米,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并成立了专职的实验教学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学院还建有8个研究型实验室:图象处理与智能系统实验室、无线通信与通信信号处理实验室、智能光通信技术实验室、现代交换与宽带通信实验室、现代电子技术、激光光谱应用实验室、等离子体技术实验室、电子与信息工程研发中心,为广大师生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院专业资料室拥有中、英文图书10万余册,中文专业期刊131种,英文专业期刊45种。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学院历史

8.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本科教育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电子电路和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设计、开发各种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并在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光信息和信息传感专业领域中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具有特色。毕业生能在信息技术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电子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 的研究、设计、集成及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研究型及应用型人才。 以电路、信号处理为基础,电子设备和系统设计及应用为方向,不仅具有扎实的、宽广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修完学科大类平台课程后,可选择攻读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光信息和信息传感专业领域中的一个或两个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一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2、掌握信息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具有研究信息学科领域理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了解信息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5、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和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7、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 8、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频电子电路、数字电路 、数字信号处理 、通信原理 、微机原理、单片机及接口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实验、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