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清流有多牛气,他们狂起来为何连自己都弹劾?

2024-05-10

1. 晚清清流有多牛气,他们狂起来为何连自己都弹劾?

晚清清流指的是清朝光绪年间统治阶级内部诞生的一个政治派别,他们这帮人天天就是议论这个议论那个,今天弹劾这个官员,明天弹劾那个。甚至清流派代表人物宝廷被自己所弹劾。

其实要是说清流派的实权的话,倒是没有什么东西。不过他们就喜欢利用专折奏事的权力来弹劾各位文官大臣,每天也算是无所事事,在朝廷中也算是横着走,这帮人也是挺厉害的,狂起来自己都弹劾,比如宗室人物宝廷。

这宝廷倒也是挺看重自己身份的,别的八旗子弟天天游手好闲,宝廷和他们不一样,宝廷喜欢读书,而且特别喜欢写诗,后来当上了官,就成了清流派代表人物之一,深得慈禧的宠爱,可谓是一直升官。这么看来宝廷还是不错的,可是他有一致命的缺点,就是爱美女。
在他任职考官时候,在考试结束后,乘船返回都城时,看中了一名船家女子,就掏钱,把女子纳为妾,并让女子与他同行。可是没想到,刚到海宁,小船被扣押了。这下宝廷慌了,怕自己纳妾的事情被发现,就会被弹劾,丢官又丢面子。

于是宝廷想了个办法,就是自己弹劾自己,上朝主动承认错误,请求朝廷弹劾自己。这样虽丢了官职,但是不失面子,倒也是挺聪明的。

晚清清流有多牛气,他们狂起来为何连自己都弹劾?

2. 清朝晚期的 清流清议 是什么???

论晚清前清流之清议郑峰  
【摘要】: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清议 张之洞 封建士大夫 陈宝琛 洋务派 奕讠斤 张佩纶 中法战争 文字狱 洋务运动 
【分类号】:K249
【DOI】:CNKI:SUN:GSSH.0.1999-S1-000
【正文快照】: 
大约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即晚清同光之交,在清季政坛上出现了一批标榜风节,纠弹时政的士大夫,被时人称为“清流党”。他们一直到中法战争结束时才瓦解。为与以后的清流(帝党的一部分)相区别,他们往往又被称为“前清流”。前清流作为一个松散的政治群体,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受到
。。。。。

3. 为什么说清朝的清流派误国至深?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总认为清朝之所以在后期如此羸弱,除了统治者没有积极拥抱变化之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员太腐败,一切事情不问对错,只看利益。结果导致民怨沸腾,爆发了多场大规模农民起义,严重消耗了大清王朝的元气。不过,事实上和贪赃枉法的贪官相比,清朝还有一群不贪不占,却误国至深的官员,他们被称为“清流”。

所谓清流就是指那些以经世济国为己任,对自身道德要求很高,并且敢于直面弹劾权贵的官员。虽然清流派的官员也未必能完全做到廉洁自律,但和贪官污吏相比,清流派的官员在道德上自然是站在了制高点。
从老百姓的角度而言,清流派的官员个个铮铮铁骨,能直言朝政上的弊端,敢于和权贵作斗争。所以都可以算得上是好官。但是站在国家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清流派的官员就未必于国有利了。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清流派官员主张廉洁自律,这一点是绝对值得肯定的。不过在一些军国大事方面,清流派的所坚持的主张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坑”!
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初,朝廷中的官员就分成了主战派与主和派,其中主战派的主力就是朝廷的一大批御史和翰林。这些官员并不属于清朝统治阶级的最高层,但却拥有向皇帝直接上书的权力。他们个个满腹经纶,但对外部世界的变化却非常无知。他们把当时已经过工业革命的英国看成了西方的蛮夷,认为英国派出几十艘战舰就敢向大清挑衅无疑就是以卵击石。而结果清军被打的一败涂地的时候,他们又天真的认为不是英国人太厉害,而是清军太无能导致的。
后来清廷在英国人的胁迫下,签订了《南京条约》。这对那些坚持死战到底的言官来说,可谓是打击巨大。

到了19世纪70年代,以军机大臣李鸿藻(他和李鸿章没半毛钱关系)为首的清流派,成了为晚清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清流派主张改革弊政、肃整纲纪,坚决抵抗外国侵略。而当时的另一个重要派系“洋务派”则是主张要“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就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军的目的。
清流派和洋务派的观点格格不入,所以两大阵营中的官员就在朝廷上明争暗斗。当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慈禧太后为了达到权力制衡的目的,也任由这两派官员相互弹劾、攻击。

清流派对国家耽误至深的一件事就要属发生在19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战争了。
在19世纪80年代的时候,清朝的国力蒸蒸日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同光中兴”。在洋务派的努力下,清朝建设了一支亚洲排名第一的海军——北洋水师。可是就在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清流派领袖翁同龢却认为海军就是个赔钱货,每年要投入那么多银子,但只是中看不中用。光绪皇帝采纳了翁同龢的建议,严禁北洋水师再添加新的“舰、炮、军火。”无奈之下,洋务派领袖李鸿章只能通过在天津的兵工厂,给北洋水师生产劣质的炮弹。
就在北洋水师“节衣缩食”的同时,日本却在全力建设海军,年均花费白银高达1000万两,而同期北洋水师的年均经费仅为200万两。

就在甲午战争开战前夕,深知中日双方实力差距的李鸿章极力劝阻不要贸然发动战争。但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派不断向光绪皇帝谏言,要给小日本迎头痛击。年轻气盛的光绪帝接受了主战派的建议,决定正式向日本宣战。
结果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军损失惨重。最终在日本的胁迫下,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光战争赔款一项,就高达两亿三千万两白银。从此以后清朝再也没能缓过气来,直至最终灭亡。
漂亮话好说,漂亮事难做。清流派不去考虑现实情况,只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许多事情指指点点,结果却是断送掉了大清王朝的基业。

为什么说清朝的清流派误国至深?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