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是怎么出名的?

2024-05-14

1. 奥黛丽·赫本是怎么出名的?

1952年的夏天,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的喜剧片《罗马假日》开拍了。
影片描述了一位现代欧洲某国的公主访问罗马,被官场的繁文缛节和侍从的管束弄得心烦意乱,十分向往外界的自由生活。入夜,御医给她服用安眠药,宫女服侍她睡下后,她趁机换上便装偷偷溜出了迎宾馆。正当她走到大街上为自己的行动欣喜不已的时候,刚刚吃下的安眠药发作了。她站立不稳,倒在公园长椅上的一名美国记者身上。记者以为她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便把她扶回自己家里。公主困倦不堪,一头栽倒在床上。而这名记者厌恶地把她扔到沙发上,自己舒舒服服地睡在大床上。翌日,他翻开早报,公主失踪的消息和照片赫然跃入眼帘!他赶快跳起来,恭恭敬敬地将熟睡的公主抱回大床。记者的职业感使他赶忙叫来摄影师,还要带领公主去游玩。这可正中公主下怀。三人在罗马城尽兴而游,尽情拍照,不亦乐乎。而那边却急坏了罗马当局和某国使馆,大批人马被派出四处搜寻公主下落。直到晚上,玩得筋疲力尽的公主才回到使馆,一场虚惊方落下帷幕。数天之后,在招待会上,公主与记者不期而遇,二人对望两相情悦,爱意绵绵。但皇族和平民的地位悬殊,双方都不敢做非分之想。虽说是两心相印,却只得抱憾而别。
这部影片播出之后,欧美影坛为之轰动。剧中那位秀色清奇、娇憨可爱的公主令影迷们如痴如醉。她的扮演者正是奥黛丽·赫本。
赫本于1929年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父亲是爱尔兰裔的英国商人,母亲是个荷兰的女爵。家庭教养的熏陶,在赫本身上留下了优雅迷人的贵族气派。她四岁时便被送到英国一家私立学校接受良好教育。六岁时父母离异,但她一直在那里长到十岁。
当时的欧洲已被战争的烟云笼罩,母亲把赫本接回老家荷兰,本以为这样会安全些,没想到她们全家都陷入了法西斯的铁蹄之下。十几岁的赫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她却终日徘徊在饥饿和贫困之间。那时,全家人都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赫本仍用自己参加芭蕾舞演出挣来的钱捐助荷兰的抵抗运动。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她在当地一家艺术学校里勤奋地学习芭蕾舞,并醉心于这项高雅的艺术。战争结束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去英国深造的资格,以后便做了职业芭蕾舞演员。
然而,多年的饥饿贫病侵蚀了她的身体,赫本一直是瘦弱的。而要做职业的芭蕾舞演员,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是不行的。由于体力不支,她只得忍痛放弃了自己心爱的职业,后为生活所迫做过时装模特和歌舞女郎等。
1951年,联邦影片公司的导演札姆皮看中赫本,邀请她出演《天堂里的笑声》。由于名气太小等原因,最终只演了一个毫不起眼的女侍角色。但从此以后,她便开始了影艺生涯。
初入影坛,由于赫本多年悉心专注于舞蹈艺术而忽略了表演技巧,她表现平平,虽然拥有出众的姿容,却常常被影片公司拒绝在门外,最多演点小角色。可是聪明而坚韧的赫本对自己充满信心,她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著名影星费里克斯·埃尔默举办的表演训练班,潜心钻研演技。逐渐显露出才华的赫本在一部部影片中节节高升,由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演员变成一颗耀眼的新星。
《罗马假日》的成功,使赫本声名鹊起。出身于贵族之家的赫本生性活泼开朗,再加上老天赋予的娇好姿容,她演公主可谓如鱼得水。更重要的是聪慧好学的她经过一年的磨炼,演技大大改观。初登银幕时的拘谨、凝涩的感觉没有了,她发挥出爽朗欢快的天性,正与角色和剧情相吻合。赫本把公主那种对虚伪礼节的憎恶,对自由的渴望,对平民世界的新奇感都把握得很准确,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天真任性、不谙世情的公主被演活了。赫本也因此而获得了1953年度的奥斯卡金像奖和纽约影评家的最佳女演员桂冠。她在片中亮相的那种秀美的短发型以“赫本式”的名称被争相仿效,风靡一时。
赫本所引起的轰动是不容易被说清楚的。曾执导过赫本任主角的影片《莎勃琳娜》的导演比利·怀特曾这样表示:“自从嘉宝以来还不曾出现过这样的人物:导演见了会忍不住再三为她大拍特写镜头——拍她那端庄的大眼睛,拍她那诱人的甜蜜微笑,拍她那活泼的举止,拍她那炽烈的感情。你离开了影院,但她的音容笑貌时常出现在你眼前,挥之不去,欲忘不能。”的确,赫本是摄影师的宠儿,因为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都是美丽的。
1955年,赫本在英美影坛上独领风骚,无人可敌。这一年,赫本出演了一部史诗般的彩色巨片——《战争与和平》,这是派拉蒙公司根据托尔斯泰的同名著作改编而成的,从此轰动影坛,久演不衰,无人再敢涉足这个题材。赫本饰演的娜塔莎造型清丽脱俗、明艳照人,性格把握细腻贴切,贵族少女娜塔莎性格发展的各个断面,从初恋安德烈时的欣喜热盼到受浪荡公子阿那托尔诱惑时的意乱情迷、醒悟后的羞愧悔恨,再到安德烈将死时的哀伤茫然、颠沛流离之后最终嫁给彼埃尔时的深沉持重,无不真切、传神、富有层次感,值得细细玩味。观众写信反映说:“赫本演得如此出色,以致于每当我翻开小说《战争与和平》,一副赫本面孔的娜塔莎就跃然纸上。”
此外,赫本还出演了一系列的作品:如《蒙特卡罗宝宝》、《俏人儿》、《修女传》、《第凡内早餐》、《窈窕淑女》、《罗宾汉和玛利安》等等,抒写了电影史上独特的一页。
天使一般的赫本可称得上是德艺双馨。首先在家庭生活方面,赫本对爱情很专一,对家庭很尽心,可她的婚姻并不顺利。自拍完《翁迪娜》后,赫本与男演员梅尔·费勒假戏真做,嫁给了他,尽管他曾多次离婚。赫本眼中只有自己心爱的丈夫和孩子,而不久之后,竟发现费勒迷上了一个西班牙女郎,她真诚的秉性不能容忍这种欺骗,于是毅然地结束了第一次婚姻。当她躲到意大利休养的时候,一位罗马的心理医生安德列亚·道蒂用真诚的爱慰藉和医治了赫本心灵上的创伤。于是,赫本在生活中上演了一部《罗马假日》,并且以欢乐的婚礼进行曲做了结尾。为此,赫本放弃了十几年的影艺事业。
其次在职业道德上,赫本也是令人钦佩的。在她近30年的影艺生涯中总共拍了26部影片(包括一部电视片),主演了20部,这在欧美影坛的著名演员中几乎是最少的。
她抱定宁缺毋滥的原则,对剧本精挑细选,只要自己满意,片酬少些也无妨。在拍摄《如何盗窃一百万》时,赫本还主动地把自己的片酬由100万美元减为75万美元,与那些争相渔利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赫本为人很有教养,从不摆出大明星的架子,她把自己的一切成就归功于导演的扶掖,其实她的光彩源自于她的勤奋敬业。她的表演功力深厚、真切感人,她是真正的表演艺术家。她从不在摄影机前搔首弄姿,更不用裸露镜头和挑逗性的动作神色来取悦观众。
在她身上似乎有一股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一些商业性很浓的导演如扬·杜宁和爱德华等,一经与赫本合作,便得以净化、升华而拍出艺术水准很高的电影。
赫本的美是清新雅洁、由内至外的真美。她的形象毋庸置疑满足了人们心中对至美的追求。她的银幕造型多是天真无邪、活泼善良的少女,正如一则评论所说:“男人把她视为最理想的女性,女人把她看成羡慕的对象。”
然而,她的这一突出特点也是她的不足之处。她始终没能跳出清新可爱的形象框子,从而显得缺乏创新。
她的影片大部分是供人玩赏消遣的小品,人物都像是从神话中走出来的,缺乏发人深省的内涵。赫本表示:“我并不要求有多高的艺术价值,电影只要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就够了。”这样的观念必然使她的表演艺术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可见,一位杰出的演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才能。毕竟,赫本为银幕创造了一个美的时代,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她。

奥黛丽·赫本是怎么出名的?

2. 奥黛丽赫本为何出名

1、不盲从潮流,找到自己的风格
赫本的儿子肖恩在为母亲写的传记中提到:“‘越简单越好’,这是母亲穿衣哲学的精髓部分。对母亲来说,风格意味着一种内在美的延伸,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尊重,对人类的希望。如果说风格是高雅纯洁的,那是因为她相信简单的力量。如果说这种风格是永恒不变的,那么是因为她相信品质的力量。
2、保持谦逊的态度
对身边的一切保持谦逊的态度,是内心快乐和优雅的源泉。将自己当成一个最普通的人,将每一点收获都当成惊喜,谦逊将成为你最迷人的品质。
奥黛丽·赫本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位巨星。她所渴望的,只是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她说:“其实我从不曾在意什么公众形象。如果我成为大众眼里的完美女神,肯定会被逼疯的。我根本不相信有完美。人们把我奉为某种典范,我在他们眼中也许是甜美的,略带一些忧郁。但是,我终究是个平凡人。当我肚子饿了,也会骂上几句。”3、专注工作,维持好人缘毫无疑问,赫本是一位巨星,但这对她来说是一种职业而并非一种身份。专注于工作中的赫本从不摆大明星的架子,由内而外散发的亲和优雅的魅力让她拥有好人缘。在《罗马假日》里,她与格里高利·派克合作十分愉快。在拍斯坦利·多南执导的《俪人行》中,她与男主角扮演者艾伯特·芬尼合作得也相当愉快。在拍《蒂凡尼的早餐》时,和她演对手戏的是年轻英俊的演员乔治·佩帕德。他非常紧张,在拍一场与赫本的亲密戏时,他躺得过于靠边,不料扑通一声跌倒在地板上,后来,赫本主动帮助他,使他消除了紧张,终于拍好了这场戏4、时刻感恩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让人优雅,而幸福的关键并不是拥有多少,而是时刻懂得感恩。奥黛丽赫本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从童年时父母离异,父亲出走,到自己成为舞蹈家的梦想经理坎坷、挫败,再到辉煌的成功,她始终对这一切经历心怀感激。不管命运如何捉弄,奥黛丽没有因此消沉,始终灿烂夺目。她时刻铭记着:生命本身就是一次辉煌的经历。5、保留一颗善良的心奥黛丽·赫本晚年致力于慈善事业。她说:“不要为了度日而活着,否则会变得利欲熏心,要珍惜每一天。我发现大多数人都活得很肤浅,他们意识不到,活着本身就是精彩的。”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
拓展资料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电影和舞台剧女演员。
1948年,出演纪录片《荷兰七课》,开始电影生涯;
1954年,在影片《罗马假日》中首次出演女主角,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同年,凭借舞台剧《美人鱼》,获得托尼奖的最佳女主角;
1955年,出演史诗电影《战争与和平》;
1956年,出演歌舞剧《甜姐儿》;
1968年,凭电影《盲女惊魂记》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1989年,客串出演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
199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 ;
1993年1月20日,因阑尾癌病逝,享年63岁;
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三位;
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其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
人物点评
人格如此高贵
奥黛丽·赫本的儿子肖恩·赫本·费雷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母亲:”母亲一生很成功,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而高尚的。她先选择了她的事业,然后选择了她的家庭。等我们长大了,她又选择了世界上那些不幸的孩子。她选择了回报。有一种感情伴随了她的一生,也影响了她的一生,那就是忧伤。“(摘自《天使在人间》)赫本的一生里,大多数时间都和关爱世界上那些不幸的孩子息息相关。即使是在她去世前一年,她依旧强忍疾病的折磨来到索马里,把爱传递给被饥饿所吞噬的生灵。
赫本说:“政治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非常难以理解的东西,我猜测政治的定义是为人民,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服务的。政治的意义就在为人类谋取福利,并对人类的苦难做出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化的人道主义必取代如今那些带有人道主义作用的政治化行为,我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如果我能够让更多的人关心,能够为哪怕仅仅一名儿童大声疾呼,那我就足够了。”对此,费雷说:“母亲最信奉的就是爱,她相信爱可以治愈、可以修理、可以改造这世间的一切,可以使之完美。”

3. 为何好多人喜欢奥黛丽赫本

她被认为是自然与美的化身;她的性情温和,微笑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因此,时尚杂志《ELLE》也将赫本评选为“有史以来最美丽女人”第一名 。除了美貌,赫本为人的低调友善,对待工作的敬业勤恳同样让人难忘。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项的比利·怀尔德曾言,赫本身上呈现的是一些消逝已久的品质,如高贵、优雅与礼仪等。“连上帝都愿意亲吻她的脸颊,她就是这样一个讨人喜欢的人”,这位大导演如是说道。
她带给世界的爱与感动并不仅限于自身的品行。晚年,赫本受邀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慈善大使,为第三世界的妇女与儿童争取权益。因此,她以非美国公民的身份,获得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联合国也在总部为她树立起一座塑像,并命名为“奥黛丽精神”,她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听闻她死讯之时,伊丽莎白·泰勒伤感地说,天使回到了天国。由是,她被誉为“天使在人间”。

为何好多人喜欢奥黛丽赫本

4. 奥黛丽赫本为何那么受欢迎?

奥黛丽赫本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人。她漂亮,美丽,善良,大方。年纪轻轻就拿到了奥斯卡大奖。是成功女性的代表。和同时代的玛丽莲梦露不同,梦露代表着性感。赫本就代表着清纯。在赫本主演的一系列电影中,大多都是这种风格。好多男人都梦想着能和赫本谈一场恋爱。而女人则梦想着成为第二个赫本。
赫本身上有一种高贵的俏皮。她的魅力也奠定了她在时尚界的地位。在纪梵希年轻时,就成为了赫本的私人造型师。这位时尚界的大咖当时还没有创造纪梵希这个品牌。有了纪梵希的打造。美丽的赫本几乎影响了时尚界好长时间。她的发型,穿衣风格都受到人们的大力追捧。好多时尚杂志在评价时尚名人时,赫本都是排在前列的。
赫本老了以后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发展。在被联合国任命为儿童基金会大使后。赫本多次前往战乱与疾病频发的非洲大陆。看望灾区的孩子们。给他们讲故事。举办演讲呼吁人们关注儿童,他们在战争中是无辜的。她在索马里,亲自抱着难民中的儿童喂食。号召人们捐款帮助这些受难的孩子。在她的影响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很多影星都响应他的号召出财出力。当她身患癌症时,有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修女为她做祷告。在她弥留之际,她儿子问她还有什么想说的。她说她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儿童要承受苦难。
赫本就像一个美丽的天使。不单是外表,就连内心也是。她从来都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而不是什么女神。饿了也会吃。气坏了也会骂人。也许人们都喜欢这种接地气的明星吧。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

5. 奥黛丽·赫本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在电影世界中的成就有目共睹,似乎有四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她封后成功的那部影片无须赘言——永远的经典。我如果没记错的话,1991年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授予了这位晚年担任联合国亲善大使、为亚非拉的孩子们奔走募捐的她,可惜她已病重,是由格里高利·派克替她领的(他们俩的故事,有一个版本叫《一枚见证纯洁友情的胸针》,楼主Google一下就可明了)。1993年她去世时,给她的悼文中有这么一句——楼上的学妹也写了——“凡间最美丽的天使回到了上帝身边”。我电脑里存有她给女儿的遗言,这或许可以帮助楼主更好地了解她是个怎样的人。我还有张她的墓地的照片,大家看看吧。

For attractive lips, speak words of kindness. 若要优美的嘴唇,要讲亲切的话。For lovely eyes, seek out the good in people.若要可爱的眼睛,要看到别人的好处。For a slim figure, share your foodwith the hungry.若要苗条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给饥饿的人。For beautiful hair, let a child run his or her fingers through it once a day. 若要美丽的头发,让小孩子一天抚摩一次你的头发。For poise, walk with the knowledge that you never walk alone. 若要高雅的姿态,要与知识同行而不是独行. 

奥黛丽·赫本是个什么样的人

6. 奥黛丽赫本为什么那么美?

从外表上来说,奥黛丽。赫本是东西方神韵兼备的面孔,美。而且能够得到东西方人的认可。 
从内涵来说,奥黛丽。赫本绝对算的上内外兼修,不靠卖弄肉体吸引人,靠的是气质和人品,而且投身公益事业并且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这种女人能让其它女人钦佩而不是嫉妒。

7. 奥黛丽赫本是谁?

基本信息
  姓名:(Audrey Hepburn)   全名:奥黛丽·凯瑟琳·范·赫姆斯特拉·赫本-鲁斯顿(Audrey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   港译:柯德莉·夏萍   血统:比利时、荷兰、英国和爱尔兰四国血统   国籍:英国   诞辰:1929年5月4日   出生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星座:金牛座   逝世:1993年1月20日,因结肠癌逝于瑞士沃州的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  奥黛丽.赫本
  语言:精通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佛兰德语   (原比利时官语之一,1980年并入荷兰语)等多国语言   荣誉:“AFI百年百大明星”之一,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奥黛丽赫本是谁?

8. 奥黛丽赫本是谁?

中文名:   奥黛丽·赫本   

外文名:   Audrey Hepburn   
别名:   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   
国籍:   英国   
民族:   比利时、荷兰、英国、爱尔兰混血   
出生地:   比利时布鲁塞尔   
出生日期:   1929年5月4日   
逝世日期:   1993年1月20日   
职业:   演员   
代表作品:   罗马假日,窈窕淑女,蒂凡尼的早餐,龙凤配,谜中谜   
主要成就:   奥斯卡奖 金球奖 艾美奖 英国学院奖 总统自由勋章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意大利电影金像奖   

奥黛丽·赫本(1929.5.4—1993.1.20),著名影星,奥斯卡影后,世人敬仰她为“人间天使”。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味的穿着著称。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3名。赫本晚年投身于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1992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作为亲善大使,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亚非拉许多国家。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