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的作者是谁?全诗是怎么写的?什么意思?

2024-05-09

1.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的作者是谁?全诗是怎么写的?什么意思?

出处: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魏明帝青龙九年八月, 
  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部分。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象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尽管他在世时威风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四句是第一个层次,借金铜仙人的“观感”慨叹韶华易逝,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为“客”,表现了李贺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精神。中四句为第二个层次,用拟人化手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的酸苦惨凄情态,亡国之痛和移徙之悲跃然纸上。特别是“酸”、“射”两字,把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完全揉和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末四句为第三个层次,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因愁苦而“衰”);“天若”一语,设想奇伟,意境辽远,感情深沉,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双”;末联进一步描述了金铜仙人恨别伤离,不忍离去,而又不能不离去的情怀,感人至深。
  “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如今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异常雄伟。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三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神奇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来。 
  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慨万端,神惨色凄。而今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触和离别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遥远。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远离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受。“东关”句言气候恶劣。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哪得不回头”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特别是“酸”字,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利、寒冷、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这里,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明。“魏官”二句,侧重描写客体,“空将”二句则改写主体,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伴随着“我”的唯有天上旧时的明月而已。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显然是一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诠释的:“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月’。”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繁荣昌盛的景象。对于故主,他十分怀念,对于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今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悉而又荒凉的宫殿即将隐匿不见,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忆君”句中“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仙人当时悲痛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这种感怀旧事、恨别伤离的神情与人无异,是“人性”的表现,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这些巧妙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样一个物而人、物而神,独一无二,奇特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末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这时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开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更加婉曲,也更为新奇。 
  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尾联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别伤离的情绪。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故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渭城”句从对面落笔,用“波声小”反衬出铜人渐渐远去的身影。一方面波声渺远,另一方面,道阻且长。它借助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委婉而深沉地表现出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离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在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的作者是谁?全诗是怎么写的?什么意思?

2.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是谁写的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千古名句,也是个百年存世的名对。知道是谁对出来的吗?是什么意思?
“天若有情天亦老”早己闻名,古代雅士们常以此作对子,看谁对得好。曾一时轰动却没有人对得上,直到宋代一个叫石延年的诗才偶书而成。
石延年的对联为: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长圆。石延年的对联对仗工整且意境匹配,他说的月亮有圆缺,是不是心中也有恨意存在呢?!
简言之,“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天若是有情意的话,也会如人般因悲伤而渐老。看来,虽人格化了,但说明自然法则是无情的。



































































李贺,唐代诗人,(79O 816)字长吉,河南省阜昌县长沟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其主要作品有《神弦乐》、《雁门行》、《金铜仙曲》、《长谷集》等。
李贺素有 "鬼诗人 "之称,他的诗歌想象力丰富,创意无限。他的诗作大多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反映残酷的现实。曾留下 "鸡鸣天下白"、"黑云压城城欲摧"、"相思日若老"、"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人生贵在有朋友,四海相逢有骨肉"......等名句。等名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可惜的是,诗人只活了短短的27年,就在郁闷和愤怒中死去。

"衰兰送客咸阳路,若日森然天亦老。" 这两句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歌》,这首诗写于813年,当时李贺因病辞去了奉礼郎的职位。诗人此时百感交集,感慨万千,对金铜仙人的悲哀。
当然,诗人的主旋律是自己的悲哀,这比 "二十不惑,愁如枯兰 "的诗句更微妙、更深刻。兰花的光辉是爱情使然,凡是有情之物都有枯萎凋零的一天,即使是天有眼的有情也会衰老。
如果天有眼的天也老了,也只有被称为鬼的李贺才想出来,这句话真是想象中的奇葩了,司马光说这句话 "奇葩绝对没有错。" 这首诗衬托出金铜仙人和自己的艰难处境,表现出一步一回头的离别的悲凉心情。

3.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哪首诗?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不是出自李商隐的作品,而是唐代李贺的作品。
原文: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代: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释义:
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像秋风过客匆匆而逝。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画栏旁边棵棵桂树,依然散发着深秋的香气。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的泪滴。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独出长安的盘儿,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出处: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作者: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哪首诗?

4.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什么意思?是谁创作的诗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千古名句,也是个百年存世的名对。知道是谁对出来的吗?是什么意思?
“天若有情天亦老”早己闻名,古代雅士们常以此作对子,看谁对得好。曾一时轰动却没有人对得上,直到宋代一个叫石延年的诗才偶书而成。
石延年的对联为: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长圆。石延年的对联对仗工整且意境匹配,他说的月亮有圆缺,是不是心中也有恨意存在呢?!
简言之,“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天若是有情意的话,也会如人般因悲伤而渐老。看来,虽人格化了,但说明自然法则是无情的。



当今的人们之所以熟悉“天若有情天亦老”,多半下一联句就是“人间正道是苍桑”。为什么?
1949年4月20日,南京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21日,人民解放军强攻渡江,23曰晚间人民解放军就占领南京,致使延续22年国民党反动统治彻底覆灭。
领袖毛泽东刚听到这个消息,就倍受鼓舞。于是,兴致所至并挥毫泼墨写下了《七律.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云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冠,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



其实,“天若有情天亦老”并不是毛泽东所作,而是他从另一古诗中原句未动照搬过来的。那又是谁创作的诗句呢?
唐代“三李”,即李白、李商隐和李贺,其中李贺又被人称为“诗鬼”。他七岁能诗,还善于疾书,才思过人、天生聪明相。
他一生存下来的诗篇文章不少,其l中精典名句很多。例如“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唱天下白”和“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
熟读了他的诗词,不难发现过于悲观,这也源于他生不逢时且仕途不顺,整天愁尸眉苦脸。由于他长期悲伤哀叹,年纪轻轻的27岁时就逝去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白于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总之,“天若有情天亦老”名句遐迩。不只是领袖毛泽东借用,古代之人咏诗时也常借用。像万俟咏《忆秦娥》“……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说不了,一声唤起,又惊春晓。”

5. 天若有情天亦老后面都有哪些诗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 


这句话原本出自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原文是: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后来被毛泽东在>化用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在古代就早已闻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为上联,做对子,看谁对得好。后来就有个宋代就有个叫石曼卿(石延年)的人,一语既出,惊动四座,众人皆五体投地。这件事记载在《蓼花州闲录》中。 


石曼卿对的是: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经有宋初石延年(曼卿)赠友联: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诗,引喻生长、兴衰,石氏用“月如无恨月常圆”作对句,不仅词性声律等恰相对仗,而且意境深远,与上句两相联配,自然融为一体。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说老天如果有感情,有喜怒哀乐那么他也会老!李贺用这句表达了他对他所处时代的无奈及悲天悯人的情感,而毛主席也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控诉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骨子里已少了无奈!这句诗很巧妙,用反证,间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怀!而"月如无爱月长缺"是改编的句子,是说月亮如果没有感情也就没有阴晴圆缺。

天若有情天亦老后面都有哪些诗句?

6.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是诗句吗?出处?及全首?

 “天若有情天亦老”最早出自唐代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
  《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若解决了你的问题,请采纳一下,谢谢

7.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那一首诗??

金铜仙人辞汉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也引用过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那一首诗??

8.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哪首诗中的句子??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
这句话在古代就早已闻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为上联,做对子,看谁对得好。宋代就有个叫石曼卿的人,一语既出,惊动四座,众人皆五体投地。这件事记载在《蓼花州闲录》中。

石曼卿对的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宫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天若有情天亦老,在这里的赏析为:
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是千古名句